張錦林
2016年07月25日16:5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五六十年代同吃住,摸得到腳﹔七八十年代上廣播,聽得到聲﹔九十年代坐小車,看得到煙﹔現在隻能在電視上瞧到影”——這是群眾對少數黨員干部作風蛻化的諷刺。
現如今有的黨員干部下鄉“三同”耐人尋味。“吃的農家菜,住的農家院,到老鄉果園裡走了一趟,和鄉村游差不多。”前不久,一批機關干部到一個革命老區,和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朋友圈裡晒的全是美食、美景,還有擺出來的各種優美的“勞動”姿勢。一位干部回來后感慨:天天待在辦公室悶得慌,下鄉搞“三同”太舒服了!
機關干部下基層,聽民聲、解民憂、化民怨,服務管理進戶到人。群眾對黨員干部有三盼:政策不打折,有事不推脫,平時能上門。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這一舉措,促進干部了解社情民意,既可幫助農民發展經濟、集中解決基層疑難糾紛和信訪積案等問題,化解基層矛盾,又可以增進與農民群眾的感情,可謂一舉多得。
但是一些黨員干部念歪了“三同”經。有的把下鄉搞“三同”當作了“鄉村游”,短裙肉襪高跟鞋,老鄉門前照張相,屁股冒煙就走人,農家樂裡把福享﹔有的把到革命老區搞“三同”活動當作了“解悶”之旅,村委會裡問問人,上山觀光“侃大山”,好吃好住又好玩,臨了帶上土特產﹔更有甚者,借下鄉“三同”虛名,行蠅營狗苟之實,喝茶聊天“斗地主”,相聚都是小圈子。這不是挂“下基層”羊頭,賣“三公消費”的狗肉嗎?
其實如此開展“三同”活動當不是偶然,這與此前一些黨員干部打著學習考察的幌子行公款旅游之實的行為,有“異曲同工之妙”。他們到延安,卻不理會“延安精神”,卻是怪“滾滾延河水”不滾滾﹔他們看紅船,卻不理會“紅船精神”,隻顧南湖之美﹔他們到老山,不是領悟“4.28”“7.28”老山收復戰、反擊戰的殘酷血腥,卻隻顧欣賞老山蘭……這樣的下基層,這樣的考察學習,與宗旨信仰、為民務實清廉和教育鍛煉干部的作用背道而馳。
下鄉搞“三同”豈能走味變質?到農村去的干部,要用實際行動知民情、解民難、幫民富,要噓寒問暖了解農民有哪些困難、要苦口婆心向農民講清黨的富民政策、要傾聽農民的所思所想和利益訴求、要力所能及幫助農民致富出點子想辦法,要盡心盡力為困難群眾排憂解難。隻有放下架子、沉下身子、坐下屁股,拉近與農民的距離,與農民交朋友、心連心,讓百姓得實惠,老百姓才會信任你、尊重你,跟黨走。如此這般的“三同”,才會讓百姓感到溫暖、感到實在,黨和干部在群眾中的形象才會越來越好,政府在群眾中的公信力就會日益提高。因為群眾心裡有杆秤,這秤坨就是老百姓。
干部下鄉“三同”固然值得推舉,但關鍵是落到實處,而且還應該避免騷民擾眾,勞民傷財,蜻蜓點水。下鄉應該是沉得下去,真正為民做事,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而不是做樣子、走形式,更不是背道而馳的南轅北轍、走味變質。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