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雲
2016年07月05日07:3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我黨黃麻起義領導人程昭續被捕后,敵人用刺刀頂住他的脖子問:“你要腦袋,還是要共產黨?”他斬釘截鐵地回答:“老子要的當然是共產黨!”隨后便是鮮血染紅大地的壯烈一幕。
面對屠刀,共產黨人為何有“堅挺脊梁死,決不跪著生”的錚錚鐵骨?答案隻有一個,他們身上具有特殊的政治鈣質——對黨忠誠。廣大黨員對信仰的忠貞,是黨的事業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基因,也是黨堅如磐石、不可戰勝的法寶。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深情回顧了成千上萬烈士為了理想獻身的歷史,號召我們一定要銘記烈士們的遺願,永志不忘他們為之流血犧牲的偉大理想,要求全黨同志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切實做到對黨忠誠、為黨分憂、為黨擔責、為黨盡責。這種對黨的忠誠、對信仰的忠貞,正是我們的“初心”。
“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胸有忠心,就能入火海而不退縮、遇煙霧而不迷失、出淤泥而不沾染、面誘惑而不動搖。故而,從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乃至改革開放新時期,不管形勢任務千變萬化,但入黨誓詞的主音符萬變不離其“忠”——“永不叛黨”。緣於這種赤膽忠心,方有“砍頭不要緊,隻要主義真”的無畏,方有腹中滿是草、餓死不變節的骨氣,方有竹簽釘十指、痛徹心扉不叛黨的堅貞。先烈的壯舉和生命,詮釋了忠誠的內涵、奏響了忠誠的強音、譜寫了忠誠的壯歌。
身陷囹圄,面對威逼利誘不辱氣節,決不從“狗洞”爬出來,這是革命先烈葉挺對忠誠的解讀﹔有權不謀私、有福不安享,去世后把退休開墾的價值數億元的林場捐給國家,這是干部楷模楊善洲對忠誠的展示。對黨忠誠,是恪守黨的理想和綱紀的全心踐諾,不唯面對生死考驗的義無反顧,且是淡泊明志的崇高心志﹔不唯經受血與火洗禮的鋼鐵意志,且是不計得失的操守品行﹔不唯大是大非面前的政治定力,且是敞開心扉的坦蕩胸懷。因之,忠於黨始終是共產黨人勵志前行的座右銘、大義凜然的正氣歌。
有人說,當今是眾聲喧嘩的時代,也是價值多元的年代。“亂花漸欲迷人眼”,多樣多變和誘惑迷眼,使一些黨員和干部對黨的忠誠漸次弱化而變異。現實中,信權力而忠於“靠山”,把上下級關系變為人身依附關系者有之﹔信幫派而忠於“圈子”,把同事關系變為江湖關系者有之﹔信私情而忠於裙帶,把親友關系變為徇私關系者有之﹔信金錢而忠於私利,把政商關系變為尋租關系者有之﹔更有甚者,“一邊吃著黨的飯,一邊砸著黨的鍋”……凡此種種對黨“身在曹營心在漢”的行為,是靈魂的出賣、價值的扭曲、品質的蛻變,其害如蛀虫在啃噬黨的肌體、侵蝕黨的純潔性、先進性和戰斗性。
實踐昭示,選擇信仰難,堅守信仰更難。何以難?難在信仰的“純金度”是絕對的、無任何雜質的,當信仰檢驗你的忠誠時,既能“斷頭流血以從之”,亦能名利如雲任去之,正如黃麻起義先烈程昭續所言:為信仰“要革命,不要錢、不要家、不要命!”這就是信仰支撐忠誠的境界和力量。
《 人民日報 》( 2016年07月05日 04 版)
相關專題 |
· 人民日報重要評論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