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禾
2016年06月30日08:36 來源:檢察日報
近日有網友爆料稱,雲南省巧家縣包谷垴鄉中心校“領導”,以低廉價格採購疑似變質蔬菜,再以近10倍高價賣給學校食堂做“營養餐”,從中賺取差價。爆料帖子中,附有大量變質蔬菜、《巧家縣學校食堂食品採購與進貨驗收台賬》的復印件以及疑似手機短信截圖的照片。對此,巧家縣教育部門告訴記者,初步核實,該校人員確有通過購買蔬果賺取差價、虛開台賬冒領學生營養餐經費的行為(6月29日《春城晚報》)。
首先,要為爆料者的良知和勇氣鼓掌。能夠知曉、應當掌握該校營養餐採購被動了手腳的人不少,比如具體採購的員工、學校驗收員工、內部外部監管者等等。具體爆料者是誰,我們不得而知,但應該為他鼓掌,他的行為讓中心校營養餐“蛀虫”失去藏身之地,學生餐可以早一天回歸安全和營養。
從曝光的蔬菜照片看,殘葉骯臟而且很多已經腐爛。且不說價格如何不合理,就蔬菜質量來判斷,把這些蔬菜給學生們做營養餐,有何營養可言?在學生餐質量、費用等問題上已被曝光多起事件,為此,教育部聯合多家部委專門發布相關規定,不禁要問,為何仍管不好這一頓飯?
爆料者稱“校領導一個星期倒賣腐爛蔬菜的利潤就有8000多元。此前,巧家縣相關部門來調查過,最后不了了之,校領導就變本加厲買爛菜了”。作為回應,當地教育部門通報稱,4月18日接到舉報后,縣教育局紀委迅速成立調查組,發現“該校相關人員在採購蔬菜、水果等食品過程中,確實存在著賺取差價、虛開台賬來冒領學生營養餐經費的行為,現已核實虛報冒領資金46404.82元,已按有關規定將這筆贓款全部收繳和存入廉政專戶”。
如果按每周8000元“利潤”算,該校相關人員差不多買了六周的爛菜,學生們吃了一個半月爛餐。這期間監管部門去哪兒了?《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細則》明確列舉了工商、衛生、食品藥品、教育及學校等多方的監管責任和多重監管方式,為何隻有“網上舉報信鋪開了才有行動”一個結果?
被舉報的“校領導”是校長本人嗎?還想知道校長有沒有跟著學生一起吃“營養餐”。依照《農村義務教育學校食堂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在學生營養餐工作上,實行校長負責制,而且明確了學校負責人陪餐制,即學校負責人應輪流陪餐(餐費自理),做好陪餐記錄,以便及時發現和解決食堂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吃飯時校長去哪兒了?
所幸,學生們尚未出現不良症狀,但這不意味著未對健康造成影響。在學生營養餐上動手腳是社會之痛,除了堅決譴責和嚴肅追責之外,對本事件暴露的漏洞,筆者梳理發現:一、相比大宗食品採購,相關規定對營養餐涉及的蔬菜、水果等採購標准較低,有必要更規范和嚴格﹔二、家長代表或志願者介入監督,是其他學校營養餐運行良好的一個經驗﹔三、每天營養餐從採購到入口有必要全程留樣留照公布,便於監督。隻有把學生營養餐置於陽光下,無良蠶食營養餐的“蛀虫們”才能無處可藏。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