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打破干群之間的“隱形牆”

劉曉年

2016年06月03日07:5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網絡早已不是虛擬社會,而是真實的存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要“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這就要把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和服務人民群眾有機地聯系在一起,把黨的優良傳統和新的傳播載體科學地結合起來,樹立正確的網絡輿論觀。

  在網絡問題上,部分領導干部與群眾之間隔了幾道“隱形牆”。有的領導是“上不去”,借口工作忙、會務多而沒時間上網,或者上網走馬觀花,不能充分與網民交流互動,或對網絡民意置若罔聞﹔有的則是“下不來”,對網上群眾的聲音和訴求回應少,或是顧左右而言他,把網絡問政當成“走秀”,最終導致輿情“爛尾”﹔有的是“畏懼多”,“畏網如虎”,經常使用“封、堵、刪”等簡單粗暴的方法。在網絡高度發達的今天,領導干部要真正和群眾交心、走心,就要拆除這些“隱形牆”。

  我國有7億網民,群眾在哪兒,領導干部的關切就應該在哪兒。學會和互聯網打交道、做朋友,就要克服“畏網”心理,也要改變工作方式,及時上網了解民意,了解網上群眾的所思所想,為群眾排憂解難,更要認真學習研究網絡新技術和新現象,自覺把握互聯網發展規律,切實增強走網上群眾路線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以人民為中心,是領導干部上網學網用網應該秉持的宗旨。對於網絡民意,要學會“辯証看”,用辯証思維仔細甄別真民意與偽民意,在浩繁復雜的信息海洋中關注群眾最迫切的聲音﹔對於網絡世界折射出的現實問題,要能夠“理性思”,善於總結、分析善意的批評和建設性意見,以此指導實際工作﹔對於群眾呼聲強烈的問題,要能夠“熱心辦”,打通網上與網下,真正讓網絡成為做好群眾工作的重要抓手。

  網絡溝通平台用得好,可以最大限度聽民意、察民情、納民智、解民憂。加大網絡問政力度,切切實實地開啟“直通車”、搭起“連心橋”,做到有問有答、有交流有反饋﹔建好用好門戶網站、微博、微信等各種網上平台,杜絕“僵尸網站”“僵尸微博”﹔開展“建言獻策”“征集金點子”活動,及時主動地對群眾的需求和願望作出回應,把網絡民意和網民智慧及時有效地轉化為施政源泉和促進工作轉變的重要抓手,將網上群眾路線真正落到實處。

  (作者為重慶市委網信辦專職副主任)  


  《 人民日報 》( 2016年06月03日 05 版)

(責編:楊麗娜、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