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道路中國夢:在廣袤基層錘煉“情商”

謝旦杏

2016年05月20日07:1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到基層和人民中去建功立業,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轉眼間,我從北京大學博士畢業,來到廣西百色市田陽縣工作已經兩年時間。回想初到基層的不適應,感慨良多。從北京到田陽,落差著實不小。一來沒有朋友,二來沒有食堂,三來喜歡看電影的自己卻找不到一家電影院。

這是我到基層的最初感受。我想起了羅曼·羅蘭的一句話,“清貧不僅可以說是思想的導師,並且是風格的導師,它教會了精神和肉體都懂得了淡泊。”既然客觀條件無法改變,那麼就努力調整自己。慢慢地,我適應了這種落差,開始融入當地的生活。沒有朋友就交新朋友,沒有食堂就自己動手,看不了電影就讀書學習。生活的改變容易,而基層工作卻著實給我上了一課。

2014年,初到那滿鎮報到的我被派去參與鎮裡大橋建設的征地工作。我和幾位同事一道,自帶干糧,借著晚飯的機會和村民們交流溝通征地。靠著對經濟學原理有幾分熟悉,我張口就說:“各位老鄉,你們都知道機會成本吧?我們越早完成征地工作,機會成本就越小。”完話之后,全屋的人面面相覷,氣氛瞬間尷尬起來。我突然意識到,“機會成本”這個詞太學究了。要想讓和老鄉溝通,就得說大白話。我改口說道:“早征地、早得益!”村民們這才慢慢地點了點頭……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天津調研時,就給當地的大學生村官代表們講過,做實際工作情商很重要。我理解,雖然“知識就是力量”,但知識不會自動生成為力量,智商也不會自動轉化為情商。年輕干部不僅需要理解政策的能力,更需要將理論轉化為實踐的智慧。

在鄉鎮學習鍛煉了一年以后,縣裡安排我回到縣政府機關,負責編撰我縣的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長期以來,田陽縣的經濟水平相對滯后,扶貧攻堅任務重。為了能夠讓規劃有效支撐和保障精准扶貧,撰寫小組經過詳盡調研、數十次召開調研會交流會、經常加班到凌晨,最終形成了100余頁、6萬余字的規劃成果和農業、工業、服務業等八個專項發展報告。在這一過程中,我最大的體會就是,積極肯干,埋頭苦干,辦實事、求實效,讓群眾滿意、讓組織放心、讓自己成長,這何嘗不是一種情商?

1943年11月,毛澤東同志在《解放日報》發表的一篇題詞中寫道:群眾生產,群眾利益,群眾經驗,群眾情緒,這些都是領導干部們應時刻注意的。用這四面鏡子時刻對照自己,在基層實踐中提升情商,在服務群眾中增進感情,在主動融入中收獲群眾的信任、理解和支持,這是我兩年工作的最大收獲,也是我在基層工作的最大底氣。

(作者為中共百色市田陽縣百育鎮黨委書記)

《 人民日報 》( 2016年05月20日 05 版)

(責編:姜萍萍、謝磊)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