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世鵬
2016年04月26日08:5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廣泛征求意見”,已成許多部門和機構制定公共政策的必要環節。不過,許多時候,收回來的意見欄裡隻寫著“無”字。
“無”字表的出現,大概有兩種可能:一是確實沒意見,二是大家不願說。兩種情況要區分清楚,不能混為一談。對征求意見的部門來說,“無”字表如果太多,恐怕就不能將之解讀為一致贊同了事,而需反躬自問,這是否是另一種意見的表達?比如,是不滿提問方式缺乏誠意,是覺得征求的形式不夠科學,還是覺得這不過是走走過場,不必認真思考、認真參與?
聽取群眾意見,不僅要放開渠道,更要關注質量,調動群眾積極性。征求意見時坦誠相對、不藏不掖﹔聽取意見后積極反饋、多作解釋,群眾自然會認真對待提意見的權利和機會。把征求意見的環節做實做細,才能獲得更多有效信息,實現公共決策和社會民意的良性互動。
《 人民日報 》( 2016年04月26日 01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