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蕪湖 晨 晑
2016年04月14日08:2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一位同事,短短兩天內收到好幾份喜宴請柬,而宴請者卻大多“半生不熟”,甚至連名字都很陌生。
現實中,這種“沉默的禮金”引發不少人吐槽。一些人出於講排場、求人氣等目的,借紅白喜事“廣撒英雄帖”﹔另一方面,由於攀比思維作祟,“份子錢”也水漲船高。結果,原本正常的人情往來逐步變味,漸成負擔。變味的“份子錢”令人尷尬,其背后所折射的“人情困境”也值得思考。
禮尚往來是中華民族的古老傳統,有助於增進人們的感情交流,但這需以真摯和尊重為基礎。任何面子心理、攀比意識,顯然都逾越了交往的初心,容易催生人際關系的負能量。正因此,既要勇於對變味的“份子錢”說不,更應從自己做起,不制造虛偽的“人情債”。惟其如此,“人情”才能跳脫世俗的窠臼,回歸真實的本色。
《 人民日報 》( 2016年04月14日 05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