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
2015年11月08日10:3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如果把我們國家比作中華號列車,黨的領導就是火車頭。我們黨要帶領13億多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創新領導經濟發展的觀念、體制、方式方法,提高把握方向、謀劃全局、提出戰略、制定政策、推進改革的能力,指引發展航船破浪前行。
“各級黨委必須深化對發展規律的認識,提高領導發展能力和水平,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更好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從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體制機制、動員人民群眾團結奮斗、加快建設人才強國、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發展、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確保“十三五”規劃建議的目標落到實處等六個方面,明確了堅持黨的領導的著力點,全黨同志必須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備和工作准備,認清形勢,堅定信心,頑強奮斗,為實現“十三五”規劃提供堅強領導保証。
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能不能駕馭好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關鍵取決於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堅持黨的領導,發揮中國制度優勢,就要不斷改善黨的領導,更好地發揮黨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領導核心作用。
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現在,我國發展領域不斷拓寬、分工日益精細、形態更加高級、國際國內聯動更加緊密,對黨領導發展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無論是分析形勢還是作出決策,都需要專業思維、專業素養、專業方法。那種習慣於拍腦袋決策、靠行政命令或超越法律規則制定特殊政策的做法,已經很難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必須加以改進。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提高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就要更加注重對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分析和研判,完善決策機制,注重發揮智庫和專業研究機構的作用,提高科學決策能力,確保制定的重大戰略、出台的重要政策符合客觀規律﹔就要更加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來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依法治理經濟,依法協調和處理各種利益問題,避免留下隱患﹔就要發揮政治優勢,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群眾工作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及時了解群眾利益訴求,及時解決群眾思想認識問題和現實利益問題。
黨的領導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沒有廣大黨員、干部的積極性和執行力,再好的政策措施也會落空。各級領導干部要自覺踐行“三嚴三實”,增強改革創新精神,增強主動擔當、積極作為的勇氣,充分發揮模范帶頭作用。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快健全有利於科學發展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著力解決一些干部不作為、亂作為等問題,推動干部能上能下,讓那些想干事、肯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有更好用武之地,激發全黨堅定信心、鼓足干勁、增強創造活力。
“天下將興,其積必有源。”回望歷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的不懈奮斗,把民族復興推進到今天這樣的境界。面對新的歷史使命,肩負起屬於我們這一代共產黨人的責任,使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我們就能以最堅強的政治保証,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戰決勝。
《 人民日報 》( 2015年11月08日 04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