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讓新媒體反腐成為一種常態

鄒雅筠

2015年09月30日17:1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9月28日,成都市紀委對外公布了“廉潔成都”網站和“廉潔成都”微信,其中,微信開發的“一鍵撥號”功能,為群眾隨時監督又提供了一個新渠道。群眾隻要打開微信就可以讓自己的監督舉報、訴求“一鍵直達”紀委。

從2004 年的“韓桂芝案”到2013年的“楊達才案”,新媒體反腐迅速發展,通過論壇、貼吧、微博、微信等渠道檢舉腐敗者層出不窮,新媒體日益成為反腐不可或缺的一環。

新媒體有著其他反腐渠道無法比擬的優勢,其雙向性、實時化、匿名化、低成本等特點使得平民百姓更“敢說”,真正營造一種“腐敗無特區,反腐無禁區”的社會風氣。但在新媒體反腐熱潮的背后,我們還須冷靜下來,看清這把雙刃劍——信息真假難辨,侵犯他人隱私,更有甚者以反腐為名告黑狀、潑污水,雖然渠道豐富了,但這些不規范、不准確的信息反而使反腐工作變得更棘手,稍有不慎就冤枉了好干部。如何規范新媒體反腐,進而使其成為反腐的一種有效手段和常態?

讓新媒體反腐成為一種常態,首先,需要各級紀檢機關打造完整的受理機制,從制度層面進行完善和界定,不僅要廣開言路實現民主監督,更要扎牢籬笆實現“不敢腐”的政治生態,實現從“不敢腐”到“不能腐”的有效承接。

要重塑良好的政治生態,唯有與腐敗分子死磕到底。但是,光有剛性的反腐舉措和堅決的反腐態度還不行,畢竟,多數腐敗仍然躲在“暗處”,難度可想而知。在群眾廣泛參與的基礎之上,織密監督的籠子尚需一個過程。反腐路上,越是布滿阻礙,越要披荊斬棘。消除腐敗隱患,既要拔蘿卜,更要帶出泥。與見子打子式的“被動”舉報不同的是,群眾監督舉報並無規律可循,這也使得監督的方式更為“靈動”,同時,群眾舉報“眼觀六路”的全面性優勢,則更加有利於反腐工作消除“盲點”。其次,需要完善網絡立法為新媒體反腐保駕護航,既保護舉報者的合法權益,也要對傳謠造謠者進行制裁。

要使新媒體反腐成為常態,離不開的是群眾媒介素養的提高,隻有百姓共同愛護、呵護這些新媒體平台,人人心中住一個“把關人”,不造謠,不傳謠,反腐工作才能更上一個新的台階。

要使新媒體反腐成為常態,根本上離不開各級紀檢單位對於舉報的積極回應,隻有舉報,沒有回應,不但會讓群眾監督淪為擺設,更會打消群眾的反腐積極主動性,助長貪腐者的僥幸心理。但應看到,新媒體技術運用,讓“舉報無門”的情況得到解決,而從常規的電話舉報到圖文結合網絡上傳,新媒體反腐日益成為反腐的重要途徑。據28日成都市紀委公布的數據,今年以來,成都紀委受理網絡舉報1668件,同比增長44.8%。相信在暢通拓寬渠道之后,有形的懲治加上無形的震懾,定能營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生態。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黃策輿、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