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辦公樓變會所”政府豈能甘做“嫁衣”

劉樹軍

2014年11月27日16:2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偌大的停車場一位難找,身著紅色工作服的服務員端著木質洗腳桶往來穿梭,門口的醒目位置矗立著充值辦卡的各種優惠……這是記者11月24日晚上在阜陽市天福源會所看到的一派繁忙景象。會所的一位杜姓經理告訴記者,這裡原先是阜陽市園林局下面的一處辦公場所,也曾作為市民的文化活動中心。但從兩三年前開始,他們從政府手裡租了這塊場地上辦起了“洗腳城”。(11月26日 新華網)

“政府辦公樓變足療會所”,這在平時難以想象的一幕竟然真真切切地發生在阜陽市。據調查,這一辦公樓本是城市公園的配套設施,作為管理部門的辦公用房和市民活動中心,不知因何原因2012年2月份,阜陽市園林管理局將位於市民公園中的一處管理用房出租給了天福源會所。對此,當地市民紛紛表達不滿,“政府無視市民的文化需求,一味貪圖經濟利益”“政府投資修建的市民公園,應該為廣大群眾提供文化休閑的場所,怎麼能辦成足療會所呢”。

且不說此地生態環境有多好、地理位置有多優越,單就是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想要得到土地審批權便已相當不易,何況是用作個人開辦足療會所。當初政府以公共設施之名建設,今天卻轉手將本是服務公眾的配套設施以近似白送的價格租賃給商人開辦足療會所,這無異於是在為他人做“嫁衣”,不得不讓人懷疑當初項目開發建設的初衷到底是為群眾謀福利還是為個人謀私利。

誠然,與其讓偌大的一座樓閑置不如讓其得到充分利用,但關鍵是要用好、用對,即便不作辦公之用也可以繼續作為文化活動中心供群眾加以利用。公共設施的不斷完善不僅反映出城市公共資源的日益豐富,更折射出整個社會的不斷開放與進步,然而在城市規模、人口急劇增加的今天,相關配套公共設施很難切實滿足群眾的需要,尤其是當前群眾不再將物質享受看作第一位的需求,而是將精神文化需求作為衡量生活質量的重要標准。

那麼違規用房到底誰來監管?面對眾多指責,各相關部門卻相互推諉,阜陽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讓找城市投資建設公司,城投公司負責人表示,設施建好后已經移交阜陽市園林局管理,阜陽市園林局卻稱在對外租賃過程中阜陽市城建委和城投公司作為監督方參與,方案、價格等,城建委都全程參與。作為項目建設的主管單位、承建單位及發包單位是否在其中都盡好了自己應盡的職責,若是無用當初為何要建?若是有用今天為何不用?

自今年11月1日起,國家明文規定嚴禁在歷史建筑、公園等公共資源中以自建、租賃、承包、轉讓、出借、抵押、買斷、合資、合作等形式設立私人會所。作為高檔娛樂會所天福源為何能在規定出台近一月后依然會看到“一派繁忙景象”,其中還存在多少不為人知的貓膩我們不得而知,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當地政府部門並沒有盡到監管職責。

“政府辦公樓變足療會所”事件的出現反映出當前公共設施規劃、建設、監管等存在諸多問題,但解決的辦法總比問題多。首先,要面對的是責任心的問題,在規劃建設前要認真考察規劃防止做一些無用功,如決策不當既浪費人力、物力、財力,又喪失民心,可謂是“出力不討好”。其次,是敢擔當的問題,我們常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作為政府相關職能部門亦是如此,關鍵是面對問題時要有直面問題的勇氣,“大事難事,看擔當”,類似“踢皮球”“打太極”的方式絕不是解決問題之道。同時,政府部門還要廣開言路,在決策前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和建議,做到問計於民、問需於民,強化必要的監督和處罰措施,自覺接受來自社會方方面面的監督,既要監管好他人又要監管好自己。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黃策輿、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