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官二代裝窮,高考扶貧怎延續?

冬月禾

2014年09月16日15:3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海南一貧困縣高中老師告訴記者,不少重點高校的貧困專項和定向招生中,並未限定農村戶籍要求,導致越來越多縣城領導不再送子女到省城讀書,而是送往貧困縣高中就讀。(9月15日新華網)

在一個曾流行“高考移民”的國度裡,為子女教育謀取最大限度的政策門路並非什麼新鮮事,也隻算是“可憐天下父母心”的又一次詮釋。但當“移民”屬性與眾不同時,也就不得不接受公眾新奇的目光。

這種不同,先是體現於一種“逆流”現象中。在常規思維模式下,人往高處走天經地義,對教育資源的獲取來說更是如此。望子成龍的家長們,更多的會想方設法讓子女進入大中城市的名校,期望享受到更好的教育環境。不知是擔心名校中“高手”雲集、難以拔尖,還是對自家孩子缺少信心等原因,如今個別家長們打破了“傳統”,沒“看上”大城市,反而盯上了貧困基層。

城鄉基礎教育差距的不斷拉大,促使有關部門出台了針對農村的招生“扶貧”政策,確保在相對落后的教育資源下,“寒門學子”享有一定的政策拔高機會。但這種政策傾斜,並不代表無限度、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多一個外來生源加入,隻會讓本地學生少一份機會。如果說削尖腦袋想去名校是跳起摸高的話,攫取貧困地區的有限資源,就是無孔不入的俯身爭利。

更惹人眼球的,則是家長們的官員身份。雖然他們本身也是家長,但在公眾心中,這種身份早已被“官員”二字蓋過。一方面,官員群體代表著一種“強勢”,貧困地區群眾則身居“弱勢”地位,在照顧弱勢的優惠政策中,怎能容許“劫貧濟富”式的爭利行為?另一方面,如果某些招生制度剛性不足,個別官員們得益於其更廣泛的社會關系,就更能“想辦法”讓子女獲得一些不易量化的指標。換言之,官員子女一“俯身”,整個“扶貧”政策恐怕都會“閃腰”。

事與願違的是,對這種無孔不入的逐利方式,目前也隻能給予語言上的不屑,因為不限定戶籍等政策漏洞確實存在。但換個角度看,既然漏洞如此明顯,何不及時亡羊補牢?若能從戶籍學籍、信息公開等層面加以完善,堵住“鑽空子”機會不在話下,否則,一項“扶貧”的好政策就隻會淪為官二代的“玩物”,教育公平公正更會淪為笑談。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黃策輿、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