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

長江日報:強化擴大開放對深化改革的倒逼作用

肖暢
2013年10月28日09:08   來源:長江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強化擴大開放對深化改革的倒逼作用

近段時間,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等都在不同場合談及“全面深化改革”話題。就在日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首次向社會公開了其為十八屆三中全會提交的“383”改革方案總報告全文,勾勒出包含“三位一體改革思路、八個重點改革領域、三個關聯性改革組合”的中國新一輪改革“路線圖”。

十八屆三中全會即將召開,“全面深化改革”的話題倍受關注,不僅高層屢屢發聲宣示改革,而且社會民間的討論氛圍高漲。隨著“383”改革方案總報告全文公開,新一輪改革方案逐漸浮出水面。可以預見,國家經濟社會各領域將迎來一場深刻變革。

不少人看來,新一輪的改革開放,以上海自貿區的設立為標志,或者起點。這個先行先試、深化改革的“試驗田”,主要的戰略任務就是:順應全球經貿發展新趨勢,探索擴大對外開放的新路徑。正如中國改革開放伊始,作為第一塊“試驗田”的深圳,就被賦予“中國對外開放窗口”的基本功能與定位。歷史地看,推動以及深化改革,往往先導於對外開放,以及背后開放的國家風氣。

“改革開放”一向並稱,拆分來理解,“改革”對內,“開放”對外,兩者有不同的指向,但又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因為對外開放,我們打開了視野,也迎接了挑戰,並知道需要改革什麼,以及怎麼去改革。因為深化改革,我們實現了制度創新,釋放了市場、社會、文化活力,發展的成果舉世矚目,中國也由此進一步融入了世界。推動新一輪改革,我們自然關注整體部署和方案,但同時要認識到,改革不是可以完全設計出來的產物,一定程度上,它是對問題、壓力的反應和調整,沒有對外開放的擴大,改革的活力、壓力無由而出,缺乏推動力,甚至,改革將缺乏問題導向。

不可否認的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時至今日,社會上仍存在著“狼來了”的聲音,改革與開放分裂開來對待,或者簡單地把“開放”理解為我們走出去,但不允許別人走進來。對於部分人而言,經濟上,碰到“洋品牌”就另眼看待,監管、揭露、曝光充分對著外來貨,拿著的是放大鏡,對本土品牌就是講“扶持”、“保護”,毫無經濟規則可言﹔文化上,不是努力增進溝通、交流,而是熱衷於貼標簽、戴帽子,盲目的抵制、排斥。這種心態下,一旦是外來事物,思考的邏輯就會顛倒,甚至談改革,也當成了抵御“狼來了”的動作,而且好似可以閉門造車,變成純粹的技術問題。民族有別,國家有別,凡事要劃個界限,區分個你我,動輒搬出兩套規則,哪裡還能談全面深化“改革開放”?

對外開放,直接的理解是,中國向世界開放﹔拓展的理解可以是,政府向市場和社會開放,現有體制機制向新事物開放,傳統思維向新觀念開放。某種意義上,“對外開放”就是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不可能是在給定的軌道上一路向前,新的問題要面對,新的壓力要承擔與消化,新的觀念要選擇和吸收。也就是說,改革之路上,要勇於面對未知因素。在這個意義上,擴大開放不僅是打開國門,也是維系改革調整靈敏度的一種必然方式、風氣和態度。

(責編:方蕊娟、朱書緣)


相關專題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熱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