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

人民觀點:鍛造更為堅強的領導核心——深化改革進行時之七

本報評論部
2013年10月25日08:0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無論是金字塔尖的頂層設計,還是方方面面的細節考量,都需要改革者有“改革開放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的自省,有“做好為改革付出必要成本的准備”的自覺

             

  近日,南京市長季建業涉嫌嚴重違紀被調查。從李春城、劉鐵男到李達球、蔣潔敏,十八大以來的“鐵腕反腐”,宣示執政黨在“打鐵還需自身硬”的要求下,著力加強自身建設,鍛造改革發展更堅強領導核心的勇氣與魄力。

  回顧中國改革歷程,有國外媒體贊嘆,“他們一直擁有一種神奇的能力,能夠讓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國家從困境中崛起,迎接前面的挑戰。”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叩開改革開放大門﹔1992年,南方談話沖破思想觀念的羈絆﹔這些年,勇敢直面國際金融風暴,從容應對各種自然災害……如果說真有一種“神奇能力”,那正是執政黨對改革的預見力、領導力、執行力和控制力。“改革開放任務越繁重,越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越要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習近平總書記的鏗鏘話語指出了中國改革的關鍵所在。

  環視世界,強有力的領導核心,都是一個國家或地區闖過經濟社會轉型關必須的政治保障。“東亞四小龍”靠著政府強勢主導,相繼完成現代化爬坡﹔新加坡人民行動黨勵精圖治引領新加坡完成轉型。然而,對任何執政集團而言,這也都殊為不易。作為確定國家航向的方向盤、建設有效政府的生命線、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助推器,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在現代化過程中可謂至關重要。

  如今,中國改革行至關鍵時期。粗放的增長亟需轉型,一些地方PX困局折射公眾環境焦慮,公眾權利敏感催促社保水平提升……這些“發展起來的問題”,早已不是改革之初簡單的對錯判斷題。改革再出發,沒有快捷鍵可按,沒有軟柿子可捏,摸不到渡河用的“墊腳石”,觸碰的多是比觸動靈魂還難的利益調整博弈。改革越來越緊迫,也越來越艱難。無論是金字塔尖的頂層設計,還是方方面面的細節考量,都需要改革者有“改革開放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的自省,有“做好為改革付出必要成本的准備”的自覺。

  正如十八大報告的判斷,黨面臨的“四大考驗”仍然嚴峻、“四大危險”仍然尖銳。表現在改革的認識與實踐中,就是一些人的“改革綜合征”。或是擔心有風險、難度大而怕改革,或是擔心觸動利益、影響個人而不願推進改革,也有的散布“改革已死”、“改革必敗”的悲觀論調,流布“改也沒用”、“越改越壞”的負面言論。在這樣的情況下,改革者尤需統一思想、澄清認識,把改革的力量擰成一股繩。當此之時,加強和改善黨對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領導,刻不容緩、勢在必行。

  鑄鐵為鋼的自身建設、雷厲風行的改革舉措,十八大之后,我們黨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堅韌行動,呈現了對“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這一歷史結論的深刻體認。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履新近一年,從清退不合格黨員到嚴格管理干部,從踐行“八項規定”到清掃“四風”污垢,從“老虎蒼蠅一起打”的高壓反腐到制定“黨內法規制定條例”,從身體力行倡導厲行節約的文明風尚到在全黨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密集的黨建舉措,彰顯“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一貫理念,更彰顯以黨的建設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的堅定決心。

  1980年,經濟學家弗裡德曼來華授課,物資分配部門的領導提問:“請告訴我們,在美國,到底由誰負責物資分配?”昔日的人們對市場經濟的膚淺認知,早已被拋入歷史。舊邦新命,即將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再奏改革號角。當此之時,不斷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建設一個更富先進性和純潔性、更有擔當更加奮發的現代政黨,以深化改革引領中國進入發展新境界,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本系列評論到此結束)  


  《 人民日報 》( 2013年10月25日 05 版)

(責編:方蕊娟、朱書緣)


相關專題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熱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