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部長、國家公務員局局長尹蔚民在全國公務員考試錄用工作會議上指出,根據當前公務員隊伍建設的實際情況,要特別重視在“德”的方面把好關。(據8月17日新華網)
品德是指人的內心品質、情感和信念,是一個人內在素質、情操、修養等日常體現。它是衡量人們行為善惡的尺度,是評價人們行為是非的標准。
當前,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和各種思潮的涌入,加之一些干部長期忽視“內功”修煉,以致黨性修養、思想作風和道德品行成了他們的高危漏洞,很多干部出問題不是出在才能上,而是壞在品德上﹔不是出在干事上,而是壞在做人上。修補道德漏洞,當務之急就是要發揮好選人用人的風向標作用,始終堅持“以德為先”這個標准不動搖。
以德為先、德才兼備,是我黨選人用人的一貫標准。貫徹這一標准,要求我們在選人用人時,一定要用“品德標尺”對選拔對象量一量,看一看他們是否合格。隻要把品德這個軟實力變為選人的硬標准,就一定能教育引導人們把品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將品德作為立身行事的根本。樹立選人用人的正確導向,從而讓社會公德、從政官德、傳統美德深入人心,流淌在國人的血液裡。
公務員考錄工作特別重視在“德”的方面把好關,釋放出不簡單以分數取人的積極信號,可以有力糾正重才輕德、以才蔽德的選人用人錯誤觀念,可以有效防止有才無德者混入公務員隊伍。不以分數論優劣而以品德定取舍,讓那些政治堅定、品德高尚、才能突出、作風正派的人脫穎而出,符合公眾對高學歷、高品德、高素質人才的期許。
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將德才兼備者選拔上來,相關部門必須要把好“品德”檢測關,一問其父母兄弟,考察他的家庭美德﹔二問其妻子兒女,考察他的個人品德﹔三問其朋友鄰居,考察他的社會公德﹔四問其領導同事,考察他的職業道德。確保考察質量,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眾、以德領才、以德潤才的良好氛圍,使組織放心讓群眾滿意。
事業興衰,唯在用人;用人之要,重在導向。公務員考錄側重考“德”,是對“以德為先、德才兼備”用人導向的傾力踐行。堅持下去、落實到位,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就有了合格的接班者,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有了忠實的圓夢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