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劉鐵男“被雙開”有“官究”方有更多“民舉”
惟有証據確鑿的實名舉報都能“有下文”、“有說法”,實名舉報人的安全有保障,才能形成更良好的官民互動反腐。
日前,前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劉鐵男因利用職務之便為他人謀取利益,本人及親屬收受巨額錢物,違規為親屬經營活動謀取利益,收受禮金禮品,道德敗壞等嚴重違紀、違法和涉嫌犯罪行為,被給予開除黨籍、行政開除、收繳違紀違法所得等處分,其涉嫌犯罪問題已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劉鐵男案之所以能如此迅速、順利地戳破蒙在真相上的層層偽裝,有關部門的調查、處理固然重要,但2012年12月6日,媒體人羅昌平的公開實名舉報,無疑是關鍵點、轉折點。
和紀檢部門、司法機關的調查、取証相比,民間監督固然有專業性欠佳、准確性差等缺陷,卻更有許多前者所不能及的先天優勢:如可從細微處、日常入手,在看似無破綻的地方發現破綻﹔如可長期跟蹤、持續觀察,打“持久戰”﹔又如民間監督者、舉報者往往就是被監督、被舉報者身邊司空見慣之人,警惕性容易放鬆,觀察到關鍵線索的概率更大。
不僅如此,可能無時無刻無處不在的民間、輿論“耳目”,也可震懾那些賊心已有、賊膽還不夠大的官員,避免其滑向違法亂紀的深淵。民間監督的短處和負面效應,則可通過專業部門、專業人員的甄別、篩選加以彌補。
而相對於“匿名爆料”、“風聞奏事”,實名舉報因舉報人需附加更多佐証,承擔更明確責任,而顯得更慎重,准確度也更高一些。從實名舉報到立案、調查、懲處,周期也會更短,相互配合、銜接自然也更方便。正因如此,近年來有關部門多次明確對實名舉報加以鼓勵和提倡。
但毋庸諱言,相對於“匿名爆料”和網絡傳聞,准確度更高、殺傷力更大的實名舉報,在“民告官”中所佔比例並不大。究其所以,乃因為在許多時候,紀檢、司法等有關部門對實名舉報案件的重視程度還不夠,處理效率也不高,甚至有些時候,實名舉報人還會遭受樹大根深的被舉報人打擊報復,付出沉重代價。
趨利避害,人情之常,對於普通社會成員,不能要求他們個個都舍生取義,可以為懲腐肅貪甘冒風險。有“官究”,才會有更多“民舉”,惟有証據確鑿的實名舉報都能“有下文”、“有說法”,實名舉報人的安全、利益有保障,更多的人才敢於、才願意勇敢地挺身而出,才肯在懲辦貪腐方面放心大膽地與“官”合作。□陶短房(學者)
更多精彩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