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

山西日報:保護山西方言是種責任

李銳鋒
2013年08月07日09:13   來源:山西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保護山西方言是種責任

山西方言非常有特色,很有音律感、韻律感。同時,山西方言的古文化含量較高,是最接近文言的方言。山西文化既靠文字傳承,也靠語言(即方言)傳承。沒有語言的傳承,山西文化是流傳不到現在的。所以,保護山西方言不僅是一種需要,更是一種責任。

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大力推行語言文字改革,推廣漢語拼音、簡化漢字、普通話三大工程。普通話的推廣,長期以來在山西阻力很大。不是人們不想學,而是觀念問題。山西人諷刺說普通話的人是 “吃青草放驢屁”“諞京腔”“侉子話”。實際上山西人內心裡很崇敬說京腔的人,連聽到東北話,也覺得人家很洋氣。上世紀70年代,河北張家口、邯鄲等與山西口音相近的地區大力普及普通話,我省則無動靜。但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山西普通話推廣突然發力,呈井噴態勢。現在城市生的孩子已很少說太原話,甚至不會說太原話。相反,上海人、大連人、青島人,不僅很鐘情於自己的方言,甚至在公交車上、在服務場所,服務人員也說方言,以顯示自己是當地人。廣州亞運會前,當地政府要求電台、電視台增加普通話播出,竟然引發一些市民的抗議,要求保衛粵語。而我們山西不少人則因為說山西話而感到羞愧,這實際上是對山西方言的一種鄙薄。山西方言特別是太原話,衰退的速度很快。60后人群,已成了太原話最后的活化石。按目前太原話的衰退速度,60后人群消失后,太原話也就壽終正寢了。那時,中華方言大花園中,將會失去一個最為珍貴的品種。由此,許多語言學家,方言保護的熱心人士提出了保衛太原話,保衛山西方言的呼吁!

今天,盡管對山西方言與古文字、古語音的對應關系、對山西方言中古文化含量的認識還很膚淺,但語言學界已經公認並達成共識:山西方言中保留古語音較多,古文化的含量較高,山西方言是中華方言大花園中最有價值、最為珍貴的一個品種。因為對照許多北方地區的方言,山西方言是最接近文言的方言,而文言是溝通現代人和古代人的橋梁和紐帶,是高雅的語言。同時,山西方言含有大量入聲字,儲存了許多遠古的文化信息。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漢語各方言區中,隻有山西方言、江浙方言中含有大量入聲字,且尤以晉中、太原一帶方言含入聲字最多。因為入聲字發音短促、有力,不少詩詞都用其作韻腳,從而使古詩詞大放異彩。所以,同樣一首詩用普通話讀和用太原話讀,韻味是完全不同的。為此,語言學界專家曾多次去晉中考察,讓一些中小學老師用方言讀白居易、王維等人的詩。可以說,現在太原人、晉中人說的方言就是當時唐朝人說的話,甚至是更久遠的祖先說的話。

山西普及普通話仍然任重道遠,也是推進改革開放所必須的。但在一些大城市,普通話的推進浪潮滾滾,方言則消失很快,所以保護山西方言也是刻不容緩。關鍵是我們山西人要有文化自信,要懂得山西方言是最美的方言,最有價值的方言,文化價值含金量最高的方言。保護這樣的文化活化石,理應是我們的一種責任!

(責編:姜萍萍、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