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

中國青年報:美國警察槍擊案背后的黑人種族困境

龔小夏
2013年08月06日08:56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警察槍擊案背后的黑人種族困境

  美國時間7月27日凌晨兩點,佛羅裡達州60歲的黑人男子雷·米德爾頓到停在自家門口的私人汽車上拿包香煙,有鄰居看到這一幕,馬上打電話報警。一隊警察飛快地趕到,對米德爾頓大喝:“舉起雙手,讓我們能看到!”米德爾頓以為是鄰居在開玩笑,因為這裡是他母親的家,汽車也是他母親的。他轉過身來才發現警察正拿槍對准他。

  接下來在瞬間發生的事情雙方就各執一詞了。米德爾頓說,他舉起手往后退了幾步﹔警察說,在警告了幾次之后,米德爾頓反倒向他們沖過來。總之,警察朝他開了火。有的報道說警察打了15發子彈,也有的說隻有7發。好在,警方顯然沒有打算要他的命,因為米德爾頓僅僅是腿上受了輕傷,幾天以后就出院了。

  像這樣的意外在美國其實經常會發生,比如2011年,邁阿密市的警察八個月中,在高犯罪率的街區打死了7名黑人。每次類似的事件隻會在地方報紙上佔個小角落。可是這次槍擊發生在槍殺黑人少年馬丁的齊默曼,被佛羅裡達的陪審團判無罪的兩個星期之后,美國的種族關系中正充滿了火藥味,於是這條新聞就被媒體炒作了一陣子。

  2012年,有136位手無寸鐵的黑人被警察、保安、守衛打死。但是,這個數字與黑人社區中的謀殺案件比起來,幾乎可以說是微不足道。最近這些年,每年有八九千黑人被謀殺。黑人社區中的謀殺率是白人社區的7倍。而超過90%的黑人受害者是被黑人打死的。僅僅是芝加哥這個有130萬人口的城市,2012年被謀殺的人數就有532個,主要發生在黑人區,大部分罪犯和受害者也是黑人。

  目前,美國監獄中的犯人幾乎一半是黑人。超過3%的黑人男性在監獄裡服刑。在成年男性中,黑人坐牢的比例是白人的五至七倍。而在不到20歲的男性青少年中,黑人坐牢的比例是白人的九倍。警察進了高犯罪率的黑人區往往心驚肉跳,在神經緊張的情況下動用武力。根據聯邦調查局的數字,2011年,有72位警察在執行任務時喪生,他們的平均年齡為38歲。

  美國黑人社區背負著百年奴隸制的沉重歷史枷鎖,飽受歧視和貧窮的折磨,這是一個沒有爭議的事實。自上世紀50年代中期的民權運動以來,黑人在過去半個世紀裡,在法律上不僅爭得了平等權利,而且在入學、就業等重要方面還得到一定照顧。如今,在435個國會議席中,黑人議員有42位,與他們12%的人口比例相去不遠。而奧巴馬在2008年當選總統,更被認為是美國種族關系改變的最重要的象征。

  然而與此同時,黑人社區的社會經濟情形卻是每況愈下。與半個世紀之前相比,黑人中產階級的比例日漸走低,如今黑人家庭的收入隻有白人的三分之二上下,黑人中受過四年制大學教育的人數大約隻有六分之一,失業率卻達到17%。而社區中的犯罪率之高,令人望而卻步。

  在這一連串的數字后面是一個更為令人困擾的現實:黑人的家庭結構正在全面地解體。這個群體中男女兩性之間鴻溝越來越大。男性的犯罪率遠遠超過女性,而男性受教育的程度卻遠遠低於女性。大學和研究院中的黑人學生以女性居多。這導致黑人女性,特別是受過良好教育的女性,在婚姻上選擇余地非常小。亞特蘭大市一位31歲的黑人女檢察官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承認她非常盼望結婚,但是“大多數我們起訴的罪犯是黑人男性,這真是令人沮喪”。許多優秀的黑人女性在失望之余,選擇了其他族裔,或者干脆單身,哪怕是做單身母親。

  不過,這類女性並不是黑人社區中單身母親的主體。如今這個社區中72%的孩子是在單親家庭——通常隻有母親——環境中長大的,而大量開始生孩子的女性自己本身還是孩子,特別是窮人家的孩子。2010年的數字顯示,每1000名十幾歲的黑人少女中,就有117人懷孕,其中52人當了母親。在沒有完成學業的情況下,她們中的許多人沒有工作,要靠政府的福利體系來養活。這也是為什麼黑人中結婚人口的比例逐年急劇下降,人口出生率卻沒有降低的原因。

  從小就在沒有父親的家庭中依靠國家福利生活,使得大量的男孩在成長過程中缺乏父愛,在生活中缺少男性的榜樣,在學習與工作上更是沒有動力。社區中游蕩的青少年結成了各種團伙,進一步導致當地學校教育質量下降,形成了貧窮—犯罪—貧窮的惡性循環。

  20世紀60年代末,黑人社會學家Joyce Ladner到聖路易斯的黑人貧民窟訪問了一批十幾歲的母親。她后來的成名作“Tomorrow’s Tomorrow”(《明天的明天》)就是基於這些訪問寫成的。在書裡,她描述了這些已經為人之母的少女為子女設計的夢想:她們希望孩子長大之后能夠好好讀書,找到穩定的工作,或者是經商從政。Ladner得出結論說,黑人與白人的夢想其實沒有什麼區別。二十年之后,她再次回到同一個社區,訪問二十年后的少女母親們。結果令她大吃一驚。Ladner發現,在種族平權運動過去了一代人之后,少女母親們的夢想變了——她們中許多人覺得,孩子長大以后,和自己一樣不工作、吃社會福利並沒有什麼不好。Ladner哀嘆道,平權運動與國家福利看來還是有許多負面效果的。

  又一代人過去了。黑人家庭的狀況不僅沒有改善,而且在繼續惡化。1880年,有人對費城的黑人社區做過一番詳細的統計,發現那裡75%的家庭都是典型的所謂“核心家庭”,也就是包括結了婚的雙親及子女。而如今這樣的家庭結構正在瓦解。這個趨勢如果不扭轉,美國的種族分化與沖突恐怕還會加劇。

  (作者為哈佛大學社會學博士)

(責編:方蕊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