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評論>>網評精粹

競爭性選拔干部公開背景又何妨

白洋澱的蘆葦
2013年08月02日13:5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前幾天,一位朋友聊起競爭性選拔干部說,公選平台很好但其公正性值得質疑,再嚴密的考試也有“運作”空間,所以“官二代”和“富二代”的競爭力更大。雖然我不認同朋友的觀點,但是干部工作公開不及時、不到位,的確會給人留下猜測的空間。所以扭轉“逢提必疑”這一現象,就應盡量擴大公開范圍,把大家最關注、最想了解的環節和內容向社會公開。

其實,草根也好,“官二代”、“富二代”也罷,在競爭性選拔干部的平台上,能力才是他們最大的籌碼。不可否認的是,個別人不講原則,搞“暗箱操作”,破壞了原本公開平等的干部競爭平台,所以才有了一看到干部脫穎而出,先有人質疑“哪個環節存在暗箱操作,這個干部有什麼背景”,“官二代”、“富二代”本人也心虛沒底氣的現象。為此,隻有把競爭性選拔干部的過程和干部基本情況置於陽光之下,給大家一個充分了解、監督和見証的機會,才能增強選人用人的公信度,作為“官二代”、“富二代”也才能理直氣壯地証明自己被提拔是因為個人的能力素質,與家庭背景無關。

具體地說,就是對競爭性選拔干部的程序、環節,以及選拔勝出干部的基本情況進行公開,盡量擴大公開內容和范圍。比如公開選拔全過程,可以通過電視直播或邀請社會監督員等方式,讓大家見証筆試、面試和閱卷、打分的過程﹔公開背景,與其讓人們在一片猜測中了解脫穎而出的干部是什麼人,有什麼背景,不如直接公開身份、公開親屬關系和社會關系,逐步讓大家把草根、“官二代”、“富二代”看的像名字一樣普通。

總之,人們對干部工作產生質疑,很多時候是因為不了解,越不了解就越會猜測,而干部工作越保密,人們就會越質疑。所以,對於干部工作來說,捂著蓋著不如公開透明。尤其是涉及到選拔任用干部,要盡量讓可能受到猜忌和質疑的地方透明化,用事實証明競爭性選拔干部的公正,用事實証明干部脫穎而出取決於個人能力。這樣,“暗箱操作”沒有了空間和市場,選人用人的公信力也就增強了,干部個人也更有底氣和信心了。

分享到:
(責編:趙娟、謝磊)


相關專題
· 白洋澱的蘆葦文集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依托局域網加強黨建工作
·社區“村官”:困惑並堅守著
·薄熙來一審被判處無期徒刑
·《焦點訪談》:薄熙來一審被判處無期徒刑
·遼寧花園口六成多干部變“走讀”為“住讀”
·浙江桐鄉:建設“黨建紅雲”平台
·記伊吾縣下馬崖鄉中心村黨支部書記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熱帖排行  
1.【聚焦】專家:對遲延退休者應有補償
2.鄭功成:對遲延退休者應有補償
3.【聚焦】媒體盤點:最令人反感的十種形式主義
4.人民觀察·第21期:"以房養老"爭議不斷 未來…
5.8·19講話:增強國家精神力量之“新”
6.老有所養定成真——養老難題怎麼破解
7.鄭功成:大眾對於中國“養老金缺口”存在誤讀
8.人民觀察·第22期:剎住奢侈會風 會議新規開了…
9.袁純清:領導干部必須增強政治定力
10.領導干部最大的危險是脫離群眾

  ·全會回顧
·十八屆一中全會會議公報
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名單)
中央政治局委員(名單)
中央書記處成員(名單)
中央軍事委員會組成人員(名單)

十八屆二中全會會議公報
推薦國家機構領導人員人選建議名單
全國政協領導人員人選建議名單
通過《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

專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