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海南省委書記羅保銘來到儋州市,深入到木棠鎮鐵匠村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當黎族教師王金花反應偏遠山區“教師不肯來,來了呆不住”的情況后,羅保銘表示將盡快組織有關部門進行調研,解決當前的困境。同時要求儋州先行一步,對全市山區小學進行摸底,盡快增加經費、出台綜合扶持政策。並囑咐王金花“如果市裡一個月之內沒行動,你就給我寫信。”(據8月1日《海南日報》)
省委書記一句“你就給我寫信”,最最平常、最最普通的話語,卻飽含深意。
一是書記請王金花們放心,他會繼續關注山區的教育問題,永遠作他們最堅實的后盾﹔二是讓王金花們對儋州市如何解決山區教育困境的工作進行監督﹔三是在委婉地告訴儋州市陪同的黨政干部,破解山區教育的困境,不能拖不能等,必須盡快解決,否則即使他不來也會知道這邊的情況,因為他與這位普通教師之間建有信息交流的“直通車”。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目的就是掃除“四風”,具體體現就是為民務實,就是要在工作中紓群眾之困、解群眾之難、排群眾之憂。然而當前很多黨員干部只是畏官畏權,而不畏群畏民,在上級領導面前表現唯唯諾諾、唯命是從,而領導一走,在群眾面前就又會趾高氣昂、不可一世,對人民群眾的困難不管不問。即使是上級領導交辦的事也只是表面應承,而在實際辦理過程中總是想方設法拖延、打折。羅保銘讓普通教師王金花給自己寫信,與王金花建立“直通車”,就是在告訴,並促使地方的干部,必須對民眾要心存敬畏。
敬畏民眾,就是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事必須要優先辦、立馬辦。要想方設法讓群眾認可、讓群眾滿意、讓群眾高興,這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最根本的出發點、落腳點。而要走好黨的群眾路線,還要必須依靠群眾,依靠群眾則是貫徹落實好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最佳途徑與方法。羅保銘請王金花監督政府工作,就是在開展群眾路線工作中,牢牢依靠群眾。在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事,群眾最有發言權,讓群眾監督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恰如其分。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不能只是黨員干部自說自話,必須要引進群眾監督機制,給群眾參與權、話語權、監督權。這樣才能在黨員干部中形成敬畏群眾、敬畏制度之風。隻有這樣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才會不跑偏、不跑空,才能使黨的宗旨得以實現,才能促使黨員干部真正地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