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上半年經濟形勢和下半年經濟工作。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會議強調,我們既要切實增強憂患意識,充分做好應對各種復雜困難局面的准備,又要牢牢把握重大調整機遇,積極有為,創新求進,堅持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努力實現三者有機統一。(2013年7月31日人民日報)
政策是管根本、管長遠的。調控政策,萬眾矚目,也影響經濟發展走向。做好經濟工作,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離不開政策的科學性、穩定性、連續性、針對性、協調性。中央經濟政策凝聚改革的勇氣和實踐的智慧。中央政治局會議專題研究經濟工作,“年中定調”中國經濟,體現了中央對經濟工作的高度重視,會議強調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努力實現三者有機統一,對於促進經濟穩中有為、穩中有進,具有深遠的現實指導意義。
宏觀政策,又叫宏觀調控,是指保持經濟總量的基本平衡,促進經濟結構的優化,引導國民經濟持續、迅速、健康發展,推動社會全面進步的經濟措施。所謂的宏觀調控是與市場經濟相對應的,是政府調節市場的主要手段。當經濟運行逼近下限時,宏觀政策要側重穩增長;當經濟運行逼近上限時,宏觀政策要側重防。宏觀經濟政策的主線就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著力點是調整經濟結構,主推的釋放改革紅利,更多的發揮市場配置資源和自我調節作用,不斷增強市場活力和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和后勁,促進經濟實現持續健康發展,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宏觀政策要穩,就是要通過宏觀調控來穩定市場經濟,不致出現大起大落和市場動蕩。要把握好宏觀調控的方向、力度、節奏,使經濟運行處於合理區間。這一點,對於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至關重要。
微觀經濟政策是指為著提高資源配套效率、調節微觀經濟行為主體關系的有關政策,如價格政策、收入政策、消費政策、就業政策等。微觀經濟政策主要是從微觀角度,運用微觀分析工具制定政策,目的是與宏觀政策一樣的,但由於微觀分析的角度不同,所以會有差別,比如會把經濟中的主體分為廠商、消費者、政府和其他機構,追求帕累托最優,或者經濟總量最優。微觀政策要活,就是要充分發揮市場主體作用,打破平均主義和行業壟斷,實行合理的區域化、差別化發展。這就要求政府對於市場經濟發展,要減少行政干預,管好該管的,突出公共服務,堅持放開搞活。
社會政策,顧名思義是具有社會性的政策,它以增進社會整合、促進社會進步為目標,集中於促進社會生活福利和協調發展的各方面,包括社會保險,社會救助,醫療衛生服務,房屋政策,教育政策,老人、青少年、婦女兒童的福利,社區與非營利組織發展等等,是通過國家立法和政府行政干預,解決社會問題,促進社會安全,改善社會環境,增進社會福利的一系列政策、行動准則和規定的總稱。其核心是解決市場經濟下公民的社會風險。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特征,失去了公平正義,民生難以保障,社會不夠穩定,也就難以保証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所謂的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也就失去了意義。因此,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社會政策要托底。這是和諧社會中不可或缺的公共政策成分。要通過社會政策,來減少貧富懸殊、消除社會不公、促進社會公平,最大限度地維護和保障社會公眾的“權利”。我們要堅持這樣的底線思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繼續完善就業創業扶持政策,統籌城鄉社保體系建設,妥善安排好災區群眾生產生活,促進教育、衛生、文化、體育事業發展,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保持社會和諧穩定。
宏觀政策、微觀政策、社會政策,是凝聚改革勇氣和實踐智慧的“三駕馬車”,一個都不能少,並且要實現三者有機統一。三者有機統一的核心,體現出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宏觀政策以穩為主,大的調整不合適﹔微觀政策居中,更加突出市場的作用,讓企業有更大的生存空間﹔社會政策上,政府要托住底,進一步明確了思路。處理好三者之間的關系,最重要還是政府定位,是政府的歸政府,是市場的歸市場,統籌兼顧,這才是政府轉變職能的有效體現。三者的有機統一,構建了一個穩定的經濟社會發展體系。宏觀要穩定,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基調得以延續,大規模的刺激政策不太可能出現﹔微觀政策要注重激發企業活力﹔社會政策重在保障民生,確保不出社會問題。隻有三者互相補充、彼此促進,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才可能變成美好的現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