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委書記徐守盛在《人民日報》撰文指出,群眾的意見建議、願望訴求,就是我們改進工作、改進作風的一面“鏡子”,一條“鞭子”。(據7月29日《人民日報》)
徐守盛的“鞭子說”很有新意。有過農村生活經歷的人都知道,農民手中的鞭子是鞭打牛馬用的。若牛馬偏離了方向,鞭子一揮,牛馬就會立馬改正﹔當牛馬偷懶慢行時,鞭子一揮,牛馬就會奮蹄前行。農民是牛馬的主人,而牛馬是為農民服務的。徐守盛把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願望訴求當做“鞭子”,進一步明確了人民群眾的地位,捋順了黨政干部與人民群眾的關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是一句空話,黨政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也不是一句糊弄人的假話。徐守盛的“鞭子說”是在要求黨政干部必須做人民群眾的“牛馬”,盡心盡力、竭盡全力的為人民群眾服好務。
把人民群眾提出的意見建議、願望訴求當做“鞭子”,就是要按照群眾的意見改進、按照群眾的建議實行、按照群眾的願望訴求不斷奮力前行。在施政中,群眾若能提出意見建議,就說明黨政工作還存在不足與缺陷,說明我們的工作偏離了群眾的目標。群眾的願望訴求不僅是群眾的目標與希望,這個目標與黨的奮斗目標和執政目標也是一致的,黨政干部必須要依鞭行事。
把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願望訴求當做“鞭子”,必須要給人民群眾“揚鞭”的權力,讓群眾能揚鞭。保障人民群眾“揚鞭”的權力,一是要給群眾“麥克風”,讓其能發出聲音,提出意見建議、願望訴求﹔二是暢通人民群眾與黨的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之間聯系的通道,讓黨政干部能聽到群眾的聲音。暢通人民群眾與黨政干部之間聯系的渠道,黨政干部必須要經常下基層,走群眾路線,問計問苦,主動“尋鞭”﹔而且還要讓人民群眾能走進黨政機關,建立與黨政干部的“直通車”,這樣人民群眾才能主動“揚鞭”。
“鞭子說”進一步指明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實質方面,理順了黨政干部與人民群眾的關系。隻有懂得“鞭子說”、敬畏“鞭子說”,黨政干部才能更好地把准工作的脈搏、掌握工作的重心、把握工作的方向,更好地改進工作、改進作風、取信於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