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有關人士指出,十八大以來,已經曝光公開報道的六七件省部級案件中,大部分都與開發商有利益往來。記者查詢媒體公開報道發現,十八大以來幾名省部級官員落馬與開發商有聯系,比如四川省原省委書記李春城、安徽省原副省長倪發科、內蒙古自治區原黨委常委王素毅等。(7月20日《北京晨報》)
按理說,像李春城、倪發科、王素毅這類人的官已做到了省部級,即屬於那種權高位重、有頭有臉、隻唯上、隻管大方向大政策大事情,而不唯下、不管具體事務、不接觸小人物(包括企業小老板)、不深入基層、不拜人民為師、不密切聯系群眾、不為群眾的利益著想的人。
然而,不管是從以前那些早已被查處的貪官來看,還是從十八大以來這幾名已落馬的省部級官員來說,正是因為他們在位時不深入基層、不拜人民為師、不密切聯系群眾、不為群眾的利益著想,而喜歡與某些商賈巨富、情婦小三等勾肩搭背、狼狽為奸、大肆踐踏黨紀國法、魚肉百姓,結果東窗事發、身陷囹圄,其教訓極為深刻。
讓許多人疑惑的是,雖然李春城、倪發科、王素毅這類人大多是在地廳級的位置上犯的事情,但他們當時不但沒有被發現,反而還因“政治立場堅定,理論水平高,領導經驗豐富,推動工作力度大,作風正派,事業心強,政績突出”等理由被提拔到省部級崗位上。他們到了新的領導崗位之后,大致有這幾種情形:有的因惡性不改、舊病復發,在新的崗位上繼續作奸犯科,繼續與新舊老板勾肩搭背,結果終於露出了狐狸的尾巴。有的是因為人走茶涼——雖然他們升遷了,但對某些不講“哥們義氣”的人來說,由於他們再沒有多大利用價值了,加之人家高升之后又交到了更大更有錢的老板,再也看不起以前那些“小蝦米”了。自然你不仁我就不義。於是,他們就被以前的開發商給檢舉揭發了。有的是受情婦的拖累,情婦害怕他們在新的崗位上有了新歡之后拋棄了自己,於是就加大了力度——不是要求與貪官立即結婚,就是讓他們加倍給予經濟上的補償。倘若處理不好,就會被情婦舉報,貪官也就落馬了。
古人雲,“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從古至今,大多數人都逃脫不了這樣的定律,官員、商人更不例外。對許多領導干部來說,別看他們入黨時都在那假惺惺地庄嚴宣誓,在台上講的都非常到位非常動聽,但實際上,他們的內心是骯臟的,他們的動機是不純的——無論他們入黨還是從政,無論他們在台上還是台下,其實都是為了個人的名利,為了能夠當上更大的官發更多的財。當他們一旦手裡有了權,其本來面目就充分暴露了。對商人來說,他們追求的永遠是商業利潤的最大化,他們隻重利而不重情。為了賺取更多的錢,他們會不擇手段拉攏腐蝕官員。因為許多資源、資金、項目等都直接掌握在官員手中。誰與官員關系密切,誰愛去巴結討好官員,誰就能得到更多的項目、資金。在利益的驅動下,官商自然就走到一起去了,而連接他們之間的紐帶,不是金錢,就是美色。一旦撈足了玩膩了,或者並沒有賺到錢,官員又不自覺退錢,或者再沒有了利用價值,或者開發商先犯了事,或者被拋棄了,他們就會檢舉揭發貪官。現實中,許多官員就是這樣被拉下了水之后,又被企業老板等人無情地檢舉揭發了的。
習總書記曾這樣告誡各級官員,“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賓,而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劃出公私分明的界限。各級領導干部和企業老板一定要從李春城等人身上吸取教訓,一是必須將權力鎖進制度的籠子,二是要改革和規范行政審批權,三是要潔身自好、遵紀守法、謹慎交友、一心為民,四是企業老板要講商業道德要合法經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