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

湖北日報評論員:管好黨建“責任田”

李思輝
2013年07月22日09:14   來源:湖北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有些地方黨委負責人對黨建工作不上心,認為它難出成績,不如搞招商、抓經濟來得見效,這實際上是極其短視的。黨的事情不管好,“核心”、“領頭人”不過硬,怎能管好一個地方一個部門的其他工作?黨委首先要管黨,抓好組織建設。

黨要管黨,黨建工作千頭萬緒,但有一個基本的要求是統一而明確的,那就是黨委要做到守土有責、忠實履職,管好自己的“責任田”。當下,有基層同志反映:“目前村兩委待遇低,年輕人不願干”﹔一些基層黨組織履職能力不強﹔有的地方沒有利用好資源,致使黨組織活動陣地建而不用……這些問題是我省黨建工作中的薄弱之處,它弱化了部分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客觀上制約著各項事業的發展。著力解決這些基礎性的問題,不僅關乎當下,而且影響未來。

有些地方黨委負責人對黨建工作不上心,認為它難出成績,不如搞招商、抓經濟來得見效,這實際上是極其短視的。黨的事情不管好,“核心”、“領頭人”不過硬,怎能管好一個地方一個部門的其他工作?黨委首先要管黨,抓好組織建設。組織不強,隊伍不硬,想抓發展也是有心無力﹔組織堅強,隊伍過硬,抓發展才能事半功倍,有所大成。可見,黨建與發展的關系是統一的而非割裂的。

固然,駕馭全局、推動本地本部門科學發展,是各級黨委書記的第一要務。但是黨委抓經濟、抓發展主要是立足宏觀、總攬全局,重點抓好三件事:一是出思路、作決策,二是重基層、樹導向,三是抓重點、解難題。有些地方黨委負責人不得其中要領,陷入微觀事務中,結果不僅給地方政府添了亂,而且也讓黨建工作的“責任田”撂了荒,費力不討好。科學的做法就是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首先管好各自的一畝三分“責任田”,自己的田得自己種,不甩手指望別人。

管好黨建“責任田”,關鍵在基層。黨的事業在村、在企業、在學校、在車間、在廣大的基層一線。抓好基層組織建設,才能使黨的毛細血管健康通暢,黨的政策和主張才能及時落地。各級黨委一方面當抓住基層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這個牛鼻子,選拔好班長、培養好接班人﹔一方面須抓好組織建設,創造條件做好流動黨員、農村黨員、非公組織黨員的發展和培養,建好用好黨員活動陣地,激發基層黨組織的活力。

管好黨建“責任田”,從抓作風入手。抓理論學習、黨性教育,重點是扎實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狠剎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借此徹底根治我省少數基層黨員干部,身在基層不了解基層,面對群眾不會服務群眾,與群眾同講一種方言卻沒有共同語言等突出問題。讓基層黨組織真正來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務人民,讓我們黨永遠與百姓同呼吸共命運。

管好黨建“責任田”,還須形成機制。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這就要求我們把黨建工作看做是檢驗各級黨委書記黨性觀念、宗旨意識和工作能力的重要試金石,堅持“書記抓、抓書記”。具體來說,就是要建立嚴格的“述評考”制度,述要述得實,評要評得硬,考要考得嚴,以責任制管責任人,以責任人帶一班人。

抓好黨建,管好“責任田”,說到底就是要管好人,就是要對黨員干部嚴格要求、嚴格管理、嚴格監督。在選賢任能的同時,對那些思想落后、道德低劣、群眾不滿意的黨員干部,該處理的處理,該清除的清除,以敢於碰硬的態度,保証黨的隊伍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人民群眾對黨的各級組織的擁護和信任。

(責編:姜萍萍、謝磊)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