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自治區人民政府對643個行政審批項目進行精簡或調整,區(中)直部門的行政審批項目由833項精簡調整到333項,精簡調整60%﹔自治區自設審批項目由29項精簡調整到9項,精簡調整69%。據報載,此次精簡調整行政審批項目是我區歷年來最大的一次。
對行政審批項目進行精簡或調整,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具體舉措,也是深受人民群眾期待和歡迎,建設高效、服務型政府的重要環節。
長久以來,一些部門和單位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工作作風時有存在,推脫、扯皮、冷漠的工作態度也讓群眾深惡痛絕。為了辦一件事情,百姓很可能要復印幾十份相關証件、材料。一旦稍有疏忽少了一頁復印件,免不了要吃閉門羹,做“折返跑”。更有甚者,一些單位或部門將審批權指定轉移給其下屬的單位或行業協會,通過這些組織強行收取費用,部門審批亂收費現象表面上消除了,實則由明變暗。
其實,到政府部門辦事讓百姓“惱火”的又何止“提供各類復印件”這一項,為辦一件事,百姓少不了要開各種証明,出示各類証件,提供無數材料,蓋十幾個大紅章,還要面對具體辦事人員拖沓、散漫的工作效率。百姓戲言找某些政府部門辦事常常是“跑斷了腿,磨破了嘴”。
我區此次出台的《關於簡政放權進一步精簡調整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恰逢其時,針對性強:既能減少辦事流程,讓百姓免去了許多無謂繁雜的麻煩,又提高了政府的辦事效率,樹立了高效、服務型政府的形象。尤其調整精簡審批項目數量之多,涵蓋面之廣泛,充分體現了我區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的決心。也許政府職能部門從“你找我辦事”到“我為你辦事”的轉變由此開始!
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都在精簡調整行政審批項目,努力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建設高效、服務型政府。我區公布精簡調整審批項目是改革的第一步,如何落到實處,落實到具體工作中才是關鍵。尤其要在具體的審批工作中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意識,“服務”二字是根本,一定要以服務對象的滿意為標准,一定要時時刻刻站在“窗前排隊等待辦事者”的立場審視自己的工作。
我區已經出台了《關於簡政放權進一步精簡調整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這是一個良好的開始,期待各級各部門認真落到實處,真正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努力做到“讓人民滿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