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

中國青年報:紅會如何走出“塔西佗陷阱”

張楓逸
2013年06月14日08:04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6月11日,中國紅十字會社監委委員王永透露,關於此前提出的重啟“郭美美事件”調查僅獲得了包括他在內的少數委員支持。最終,社監委認為,關於對“郭美美事件”重啟調查,還有待進一步征集實証。(《北京晨報》6月12日)

  提出重查——否認重查——表決不查,紅監會重查郭美美事件在過去兩個月經歷一波三折,終於塵埃落定。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是,最初曝出重查郭美美的消息后,招來公眾輿論的廣泛質疑,超過7成網友持不認同態度,認為“重查無助於結果改變”,懷疑“紅會試圖將當前募款難的境地歸咎於郭美美”﹔如今,紅監會重查郭美美提案被否決后,迎來的依舊是網民的冷嘲熱諷,“不敢查是心裡有鬼”。

  顯然,紅會以及與之有著千絲萬縷關系的紅監會,已經陷入了“塔西佗陷阱”——無論說真話還是假話,做好事還是壞事,都會被認為是說假話、做壞事。對此,相信紅會方面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信任就像一張弄皺的紙,即便撫平,也會留下皺痕。經歷了郭美美事件、善款發霉、萬元餐費等一系列負面事件之后,公眾對於紅會的不信任已經積重難返,絕非一兩次行動就能挽回的。問題在於,紅會是抱著“信不信由你”的態度,自顧自地走下去,還是直面當下的信任危機,完成一場艱難的自我救贖?

  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趙白鴿曾經表示,“埋頭苦干”,網絡輿論暫“不去管它”。這種務實理性的態度值得贊賞。的確,“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尤其對於遭遇嚴重信任危機的紅會來說,干什麼遠比說什麼更重要。不過,怎麼干也是一種學問,不能是獨自蠻干,而應注重與公眾的互動交流,找准自身工作與公眾需求之間的差距,讓社會看見自己的點滴改變。

  紅監會委員王永表示,社會監督至少應包括專業監督、公眾監督和媒體監督三個方面,建議社監委增加公眾代表和媒體代表,以加強公眾和媒體監督。試問,現在紅監會的每一位成員難道不能代表“公眾”,中央電視台主持人白岩鬆,難道不是“媒體”代表?緣何紅監會依然被質疑為紅會公關部?說到底,通過加強監督來幫助紅會變得更加公開透明、廉潔高效,這無可置疑,但監督不能在封閉的圈子裡進行,不能由紅會請幾個人過來做做樣子,必須面向社會,開誠布公,接受每個捐款人的監督。

  “郭美美案只是一個導火線,最主要的是,官方公益組織體制導致的透明性不足、對外響應緩慢,在互聯網面前,難以滿足公眾的苛刻要求。”新聯合公益基金會在其官方微博上的分析,一語中的。對於紅會來說,揮別重查郭美美自我救贖的投機幻想,努力提升在行政體制之下的管理效率、公開透明程度,這才是其應該走的滄桑正道。對於紅監會來說,在與紅會“撇清”利益關系,重新定位於專業監督之后,如何幫助紅會變得更加專業化、規范化,經得起公眾和媒體監督,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責編:方蕊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