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

長沙晚報:聘禮走高 偏離現代婚姻軌道

錢兆成
2013年06月06日15:12   來源:長沙晚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漫畫/張成才

日前,一張“全國聘禮地圖”在網上走紅,該圖以地圖的形式標注了各個省市區的結婚聘禮金額,全國被劃分為5個區域,分別為百萬元區、50萬元區、10萬元區、萬元區和零元區。其中,上海以“100000元+1套房”位居榜首,重慶以0元聘禮墊底,山東則是“3斤百元人民幣”。網友直呼“娶不起”,專家也表示聘禮不能奠定幸福婚姻的基礎。(6月5日《大河報》)

結婚聘禮,在農耕社會和傳統鄉村社會的確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並且聘禮標准在一定時期內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人們稱之為“鄉俗”。那時,婚姻並不是兩個人的事情,而是關系到兩個家族的事。在光宗耀祖的傳統文化觀念支配下,雙方家族都希望把婚姻辦得隆重些、體面些,家族間的攀比蔚然成風,從而推高了結婚的成本。

然而,現在已不是傳統的農耕社會,聘禮的金額竟然也越來越高,隻能說人們在習俗的慣性中進入了一種思維誤區。結的是自己的婚,聽的卻是父母的話,很多年輕人由於聘禮多寡的分歧而把婚姻弄成了人生最糾結的事情。看到精確到錢、房、車的“聘禮地圖”,立即就會感覺婚姻的浪漫氣息喪失大半。

要價越來越高的聘禮,無疑讓“中國式婚姻”偏離了現代婚姻的軌道。筆者以為,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女性的地位也在不斷提高,她們對婚姻的自主追求也當相應提高,從而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命運。如果將婚姻從兩個家族的事真正地還原為兩個人的事,聘禮便不再是一種炫耀,不再是農耕社會中對女方家庭的補償,換言之,聘禮會喪失其原本的意義。同時隨著公共養老制度的完善,聘禮也應該完成它的歷史使命而走向終結。

然而,當前大學生就業難和公共養老制度的不完善,並沒有給婚姻“成為兩個人的事”創造必要的條件,中國式結婚依舊是兩個家族的事。筆者希望,隨著社會的發展,這兩大難題會逐漸化解,屆時遵循現代婚姻理念的人就會越來越多。理性的年輕人也應該主動消除這種光圖“面子”的虛榮心理,隻要兩情相悅,何必斤斤計較。幸福,畢竟不是金錢能夠代表的。

(責編:吳斌、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