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重慶市合川區委宣傳部官方微博“@今日合川”消息,4月21日晚,合川區合陽城街道黨工委書記蔣永華接待外地來合川出差人員郭某,因飲酒造成郭某身體不適,送當地醫院救治無效死亡。目前,蔣永華已停職,有關部門正在調查處理中。
觥籌交錯、敬酒拼酒、不醉不歸……在中國,無酒不成席,無論在親朋好友的聚會中,還是在官場、商場等諸多應酬中,張揚地喝酒、拼命地喝酒,是搞活氣氛、達成目標的必殺技。事實上,“喝一大杯換10萬元業務”之類的橋段在一些商務應酬中屢見不鮮。前不久和一位地方銀行的負責人聊天,方知酒量是其業務工作人員一項不可多得的技能,甚至在面試環節,隻要說酒量過硬,直接就能脫穎而出。很多人為此喝傷了肝,切掉了胃,甚至搭上了性命,但依然有人“萬死不辭”。
為什麼中國人尤其是那些精英們對飯局情有獨鐘?筆者以為,這大概要從中國式的應酬說起。所謂應酬,就是一種人際交往、建立情感聯系的方式。在中國,無論是經商還是做官,都會有很多的應酬,很多人甚至以應酬多作為人生成功的標志之一。所謂“中國式應酬”,是指當下大多數人的應酬,既不是古人的吟詩作對、燈會猜謎,也不是現代人的運動、聊天、演講、朗誦等,而是以應酬為平台,達到平時正常工作中難以達成的目的。這種應酬最主要的表現形式,是大魚大肉,一醉方休。
筆者搜索了一下關於應酬的“專業知識”,驀然發現這方面“成果斐然”。有專著《中國式應酬規則與潛規則》,主編推薦語指出:“事業生活,應酬無處不在﹔局裡局外,遍布各式規則……銘記:飯局就是大局,擺平就是水平。”另外還有《中國應酬學》、《應酬技巧》、《中國式商務應酬細節全攻略》,等等,真可謂周到細致,應有盡有。
如果單純是好友相聚,“酒逢知己千杯少”,自然無可厚非。但如果飯局帶上了功利的色彩,帶上了利益博弈的色彩,那就變味了。俗話說,“吃了人家的嘴軟,拿了人家的手短”。飯局上的主賓大多是公權力的掌握者,作為回報,其必然會對某些人“格外照顧”,“網開一面”。公共利益和公眾權益就這樣在觥籌交錯中成了交易的砝碼。這大約就是這類公務型飯局的“潛規則”吧。然而,公權力來自民眾權利的讓渡,領導干部不過是承擔公共事務管理和為民服務的主體,理應依法行政、照章辦事,酒桌絕不應該是制定、產生規則的地方。更何況,類似的宴請浪費驚人,與剛解決溫飽的中國國情殊不相符。
飯局應酬多,歸根到底是一個社會風氣問題。要真正改變“中國式應酬”,除了頒布相關的制度,制定必要的懲罰措施,各職能部門必須嚴格管理,同時,更需要廣大民眾尤其是網民的有力監督。網絡就像一雙雙警惕的眼睛,對違紀官員有著強大的震懾作用。前不久泰州官員豪華宴請遭民眾圍堵,一官員餐桌下跪求饒的視頻引發網友熱議,最終該官員被免職。這一事件想必會讓一些領導干部在赴宴前三思而行。“八項規定”之所以能收到良好的成效,除了制度的強制作用,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民眾普遍參與了監督。今年4月19日,新華網、人民網、光明網等中央重點新聞網站和新浪網、搜狐網、網易網等主流商業網站同步推出了網絡舉報監督專區,鼓勵廣大網民依法如實舉報違紀違法行為。這好比給利用公權力違法違紀者又上了一道緊箍咒。
還飯局以本來面目,向“中國式應酬”說不,是如今的領導干部必須帶頭做到的事情。我們何不趁著“八項規定”的東風,匯聚各方力量,把那些與當代行政規則不相符合的“潛規則”統統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