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大力倡導“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背景下,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的“三公”浪費現象成了整治的重點。遏制公款吃喝、公車濫用、公款出國的“禁令”連發,在社會上引發了公眾監督的高潮,“三公”浪費得到了明顯的抑制。然而,遏制“涉公浪費”不能止步於“三公”,其他涉公領域的奢侈浪費甚至違規腐敗行為,同樣亟須被關進制度的“籠子”。
實際上,“三公消費”這一提法並非嚴格的概念,而是多年來約定俗成逐步固化下來的,因其資金耗費總量大且社會影響突出,是公款消費的“大頭”,也是公款浪費的“重災區”,所以廣受關注。
但是,記者在調研中深刻感受到,“涉公”浪費絕不限於“三公”,一些隱蔽性較強、積弊很深、雪球越滾越大的公共資金浪費乃至腐敗現象,也應該引起高度重視,監督、懲戒的網絡應覆蓋這些“第四公”“第五公”浪費,以防其成為漏網之魚。
譬如,辦公用房浪費嚴重。當前各地黨政機關辦公樓等樓堂館所超標建設、違規建設已不是個別現象,國內政府辦公大樓中,酷似美國白宮的不下十處,有的還在知名貧困縣。有的“山寨白宮”規模甚至是“本尊”的七八倍,奢侈浪費程度可想而知。坐在如此不親民的大樓裡辦公的官員們,如何取得百姓的信任?又如何走好群眾路線?
近年來辦公樓奢華風不斷向下傳導,愈演愈烈,甚至出現了級別越低越離譜的現象,一些地方的鄉鎮辦公大樓,壯觀豪華得令人咋舌。走進這些辦公樓的內部,更令人吃驚,鄉鎮領導辦公室大得驚人,臥室、衛生間、淋浴房一應俱全,有的甚至還配有專門的會客室、會議室、茶室,讓人恍如進了酒店套房。
我國對各級干部辦公面積有明確規定,正部級每人不超過54平方米,廳級每人24平方米,處級每人12平方米,處級以下6平方米。然而,辦公室超標已經成為見怪不怪的普遍現象。一些部門不僅樂於營造新大樓,老的辦公用房也不按規定上交,導致浪費不斷擴大。
然而,治理辦公用房違規、浪費並不容易:一來嚴重違規的多是領導甚至一把手,說白了就是要動領導的特權﹔二來各地違規普遍,反而陷入了法不責眾的困境﹔三來辦公用房在規劃建設階段業已超標,重新切割劃分缺乏操作性。
但即便有難度,也不能對這種浪費視而不見、忽略縱容,應該下決心整治。首先要遏制新建項目產生的新浪費﹔其次要摸清家底,通過調整來改變不同部門辦公用房苦樂不均的局面﹔三要通過經濟杠杆處罰違規現象﹔四要明確責任、加大懲戒力度,讓違規干部在奢華辦公室裡“坐不住”。
除辦公用房浪費外,當前政府採購中浪費現象也比較嚴重。雖然有關政府採購的規則、規定不能不說細致嚴格,然而在實際操作中,花公款“買貴的,不買對的”現象屢見不鮮。政府造大樓,工程結算價高出市場好幾倍﹔政府買電腦,批發價比零售價貴出一大截﹔政府買辦公家具,質量不好價格高……這些現象並不鮮見,其背后隱藏的則是巨大的浪費和腐敗。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一項調查顯示,一些地方政府在採購辦公用品過程中,近80%的辦公用品價格高於市場價格1.5倍,有的甚至高於市場價6倍∼37倍。
政府採購往往是大批量集中購買,批發價明顯低於零售價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則。而且我國政府採購法規定,政府採購活動應該符合採購價格低於市場平均價格的要求。然而實際來看,國內許多地方政府採購價高於市場平均價格成了普遍現象,其中“貓膩”不言自明。
實際上,目前國內電子商務平台極其發達,網絡報價相當透明,服務品質也不亞於實體店鋪,這已經成為社會共識。然而不少地方政府在採購時對於電商平台視而不見,頑固地通過“特定”渠道採購,造成了價高質次的現象。這已經不是單純的浪費問題,而是赤裸裸的腐敗。
另外,《機關事務管理條例》也明令禁止政府機關採購奢侈品和超標准的服務。但事實是,在國內,許多國際奢侈品大牌為了配合公款消費,在發票上“暗度陳倉”,購買上萬元的高檔奢侈品服裝、皮具,可以隨便開具“辦公用品”“工作服”發票,不僅反映一些所謂的知名品牌道德操守出了問題,更體現出我國公款採購中存在的嚴重漏洞。
遏制浪費、反腐倡廉,從“三公消費”入手無疑是重要突破口,然而不能止於“三公”,其余由公共財政經費支出安排的,也就是說花公家錢的全部事項,都應該納入監管范疇。尤其要通過嚴格的審計、透明的監督、密實的制度和有效的懲戒,真正管住這些依然隱蔽的浪費和腐敗,把“八項規定”進一步落實好。(記者 陸文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