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

新京報社論:李克強首訪闡釋“全方位外交”

2013年05月20日08:08   來源:新京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中國的外交更應當以一種自信的姿態打造自己在世界舞台上的身段。

繼國家主席習近平俄非之行后,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日開始了對印巴瑞德四國的訪問,這是中國新一屆領導集體的又一次重要外交行動。此次訪問,不僅為四個國家帶來中國的問候和交流,同時也給國際社會提供了一個更近距離觀察中國外交新理念的契機。

近期以來,國際社會都注意到中國新領導層的全方位外交思路,既重視傳統友好國家,又重視新興市場國家﹔既重視美歐等主要發達經濟體,又重視周邊國家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這種全方位外交塑造的大格局,不僅體現於之前習近平主席俄非之行,也體現在此次李克強總理的出訪中。

例如,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是中國的近鄰。中國在以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外交理念倡導下,與印巴保持著傳統友好關系。印度作為新興市場國家的重要代表,與中國的交往更多的是推動發展中國家在國際社會的話語權,強化雙邊合作,增進戰略信任﹔而巴基斯坦作為中國的全天候伙伴,在中國的外交列表中高居前列。中國與巴基斯坦的互動,既是睦鄰國家的典范,又是牢不可破的密友。

而在周邊國家的訪問之后,李克強對於瑞士和德國的訪問,為中歐關系形成了“精確管理”的形態。中國領導人訪問瑞士的次數不多,但是中國和瑞士在自由貿易區的建設過程中互補互益,瑞士提供的管理經驗,中國的巨大市場,都對彼此有著重要吸引。而中德關系,則在中歐關系的框架下具有示范性。中德貿易在2012年超過1400億歐元,貿易格局較為全面。出訪德國,既有加強中德關系的善意,又有全面深化中歐關系的願望。

總體上看,此次總理出訪四國,是對中國新的全方位外交的又一次闡釋。全方位外交,意味著中國將以更加平等互利的態度,對待世界上任何一個友好國家。新的歷史時期,全方位的意義一方面是繼續強化中國在世界體系中的參與性,在聯合國、G20等平台上繼續發揮作用,不僅共同面對歐債危機等現實性的國際關系挑戰,同時也扮演更多更積極的角色。另一方面,中國也能夠與周邊國家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建立起更密切的聯系,在發展問題上提升話語權。從習近平主席和李克強總理相繼出訪,中國正在展現更好在國際舞台上扮演獨立自主角色的信念。

因此,我們看待此次李克強作為總理的首次出訪,不僅要看四個目的地國家與中國的互動情況,更應該看到這四個國家所代表的世界體系不同部分。從未來長遠的目標來看,中國的外交不僅要提升中印、中巴、中瑞、中德等雙邊政治、經貿、文化和社會的交往,更應當以一種自信的姿態打造自己在世界舞台上的身段。這身段中有中國持續而穩定的外交理念,也有中國逐漸發展壯大的實力,這些內容都對中國的全方位外交有了更加精准的闡釋,這種闡釋也能夠幫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發展的意圖。

(責編:方蕊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