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媒體人通過微博最終扳倒了一名部級高官,這是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劉鐵男涉嫌嚴重違紀被調查給人留下的強烈印象,盡管這又一裡程碑式的事件還發出了更廣泛的信號。
去年12月6日《財經》副主編羅昌平實名舉報劉鐵男的微博一出來,預測劉鐵男“凶多吉少”的人就很多。除了羅的舉報“看上去像是真的”,還因為人們有了這樣的預期:如果劉“真有事”,如今的中國沒有人能夠“保他”,他的部級高官身份同樣成不了他的護身符。
劉鐵男案進一步鞏固了中國社會的一個信念:隻要是被揭出來的腐敗和丑聞,而且是真實的,嫌疑人能夠逃脫的可能性已經很小。正義決不像一些人說的那樣只是中國社會的化妝品,它更像是這個社會的真實臉色和態度。這有兩方面大的原因,一是民意越來越強大,而且誰都知道民意不可違。二是“制度”的糾錯功能越來越剛性化,它不以少數人的權力和意願為轉移。
如果仔細看,這就是正在中國發展的民主和法制的真諦。
但我們都清楚記得,羅昌平微博實名舉報劉鐵男的當天,能源局就以官方名義為劉的“清白”背書,並宣布對羅的“污蔑造謠”報案報警。這反映了公權力有時會向高官屈服,甚至被他“私用”。誰說這個問題不恰恰就是腐敗發生的溫床之一。
從實名舉報到宣布劉鐵男被調查,一共5個多月。這樣的結果和節奏都會進一步影響今后輿論的預期。在過去5個月中,不時有人質疑官方對待實名舉報的真誠性,而現在看來,這些日子裡的調查一直靜水流深。
昨天互聯網上的掌聲裡,夾著大量對能源局當初聲明成了“官謠”的嘲諷,社會部分人的反向情緒不會因這件事扭轉。事實上官方調查劉鐵男也不是為了輿論而去做的。但“表哥”、“房嬸”以及雷政富們都被查處了,現在劉鐵男也倒了,事情的正面效果正在民間的真實輿論裡積累,這些是微博的勝利,但到頭來,它們都是“體制績效”的彰顯。
中國社會的和諧方式在微妙變化。微博監督和微博反腐揭開了一些問題甚至“黑幕”的蓋子,但它們又同時展現了一定的“對抗性”。能在鼓勵“建設性”的同時包容這些“對抗性”,這是中國社會和諧在互聯網時代實現升級的一個關鍵方向。
打個比喻,互聯網就像中國一個非常能干、活躍,但又讓人“不太省心”的孩子。它拒絕以往的潛規則,或者就是不守規則,但總能另辟蹊徑,通過“很世俗的方式”觸動國家長期的難題。它同時制造了很多問題,但這些問題本身又像是國家的彈性。
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中國有著不斷前進的強大內在動力。對互聯網上有些“另類”的舉動,社會(包括官方)的總態度是接納其積極影響。這是互聯網在中國發揮了特殊作用的根本原因。
官方對互聯網也採取了管理措施,但設計方向都是“渠”和“通道”,而不是“閘”。事實對這一點做出了驗証:互聯網是中國意見表達最開放,也最多元、最尖銳的輿論場,它還同時成為中國最有活力、成長勢頭最猛的經濟領域之一。互聯網是中國這些年經濟及意見表達領域的“突出贏家”。
羅昌平“戰勝”劉鐵男是通過互聯網實現的,這預示著,中國輿論場的“權力重心”在進一步向互聯網偏移。中國互聯網是全球對本國輿論影響最大的互聯網之一,此趨勢將繼續強化。這一現實讓人感慨萬千。(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