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

環球時報社評:沒有拆遷和解 城鎮化將受滯阻

2013年04月28日08:07   來源:環球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廈門市同安區潘涂村的村民因土地發生嚴重對外糾紛,據互聯網上的消息,本月25日村民與官方發生沖突,扒光了一名女官員的上衣。圍繞征用土地和拆遷房屋的糾紛近年愈演愈烈,能夠順利達成拆遷協議的可謂少之又少。“拆遷”己成中國輿論場最負面的詞匯之一。

  前些年一些基層政府和開發商絕對主導拆遷過程的情況一去不復返,被拆遷者的維權意識和能力得到歷史性加強。如今拆遷者與被拆遷者形成討價還價的談判格局,而且總體上看,談判優勢繼續朝著有利於被拆遷者的方向轉移。

  被拆遷者充分佔據了輿論強勢。與此同時,“依法拆遷”失去了權威,輿論常將之等同於“強制拆遷”。中國社會圍繞拆遷的“終審能力”實際上已經喪失,拆遷成為爭奪利益的激烈摩擦過程。這個過程從法治國家的角度看,幾乎是無序的。

  土地和房產價值的火箭式躥升徹底改變了拆遷的財富意義,拆遷成了一些人的命運轉折點。房地產領域的變遷實際在影響很多中國人的人生預期甚至人生觀,這導致被拆遷者會把現在的堅持看成人生的一場“決戰”。

  現在搞拆遷,面對的就是這樣的決心。如果組織或參與拆遷的官方不清醒認識問題的嚴峻性,而動輒以為可以用警力“嚇倒”拒不接受條件的被拆遷者,那他們可就真的錯了。

  中國各地必須謹慎控制拆遷量,城鎮化建設切不可搞以往有些城市那樣的“推倒重來”。當拆遷量過大,被拆遷者獲得“賣方市場”的絕對地位時,土地和舊房屋的征用費輪番上漲無可避免,拆遷戶勢必不惜代價要求高額補償。

  隻有拆遷量小於社會預期,被拆遷者之間出現對拆遷的實際“競爭”時,情況才會有緩和的機會。中國的城鎮化如果是一個激烈的“強拆”過程,它能否進行得下去,將是令人懷疑的。

  過去的低價拆遷的確使一些人利益受損,部分農村地區的野蠻拆遷尤其令人氣憤。在拆遷形勢大體顛倒過來之后,一些拆遷戶漫天要價已經超出維權的范疇,並對公共利益造成間接侵害。

  輿論對被拆遷者的一邊倒支持已在發生改變,並將繼續變化。政府方面在這種時候需要加強與社會輿論的溝通,使輿論的理性對拆遷戶發生作用。政府嚴格守法、避免使用暴力尤其必須做到,實在拆不動的寧肯不拆,寧肯改道。

  在法律一時缺少權威的情況下,政府應創新圍繞拆遷的社會和解方式和渠道。這已是中國城鎮化大潮中的一項當務之急。

  拆遷像是中國現階段的“無解難題”。它引發、堆積了太多的社會矛盾和情緒。中國已從“最容易拆遷”的國家差不多變成了“最難拆遷”的國家。動棍子動刀、甚至自焚這樣的事,發生在中國的很可能最多。

  需要把這個“無解難題”變成有解,最終走向法制化。這是中國城鎮化的關鍵性社會軟建設,而且這一跨越的意義將遠遠超過拆遷問題本身。

(責編:方蕊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