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

環球時報社評:“三公經費”必保不增,降多少需實際

2013年04月19日08:22   來源:環球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據財政部消息,2013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財政撥款預算79.69億元,與2012年預算執行數相比減少1.26億元。這實現了中央政府關於三公經費“隻減不增”的承諾,在信息透明和嚴控政府開支兩方面都稱得上是進步。

  然而互聯網輿論昨天最初反應的突出調子仍是抱怨。或許在新的輿論現實下,政府預算的這種調整能博得掌聲已經很難。輿論的願望沒有錯,它帶來的壓力是廉政所必需的鞭策。對於政府確實難以做到的部分,社會將會慢慢悟出並接受。

  公開政府的“三公經費”終將被証明是有著多重意義的裡程碑式改革。它未必能把人們的期待兌現得一步到位,但它帶來的改變猶如關閉的房間推開了窗戶,它把“透明”的意義帶到政府運行的最核心部位。

  中央本級“三公經費”減少1億多,總數不算多,它的最大意義是實現了“減少”。有公司管理經驗的人都知道,當一個公司處於發展和上升期時,減少整個管理層的類似“三公”支出是多麼不容易,公司做這樣的決策一定會非常謹慎。

  國家不是公司,公司隻追求效率,國家則更需要各種追求和利益的平衡。中央改作風的決定不少都與“三公經費”涉及的領域有關,而且民眾已有“三公經費”管理不嚴的普遍印象,中央本級帶頭壓縮“三公經費”勢在必行。

  另一方面,國家管理又有同公司管理相通的一面。中國蓬勃發展,內部運行不斷加快,對外交往越來越多,中國官員在確保不擴編的前提下,平均繁忙度勢必增加。“三公經費”是維持官員辦公能力和節奏的專項財政安排,在國家上升期,它的壓縮空間實際又是有限的。

  我們認為,嚴控“三公經費”的態度需堅定不移,但嚴控不等同於大幅壓縮,具體壓縮多少需對應政府工作的現實需要,量力而行。繼續增加“三公經費”預算是不正確和不能接受的,同時大規模壓縮這種開支大概又是不切實際的。后者作為輿論的一種情緒可以理解,但它不應是一個成熟社會的嚴肅要求。

  中國是“大政府”的社會,實際上簡政放權的努力會同社會治理總量的增加不斷對沖,中國政府對社會的直接管理比例會逐漸縮小,但管理的絕對量很難在短期內下降。后一種下降需要社會自我治理能力不斷成熟的添補,它隻能是漸進的,不太可能通過機構調整實現陡然改變。

  中國的快速發展必將帶來各領域支出的普遍上漲,此外每年的通脹率幾乎不可能降為零,除非發生通縮。那麼在周圍開支都上漲的大環境下,隻要“三公經費”隻降不升,哪怕實現了“持平”,本屆政府連續5年下來,就積累出“三公經費”實質的降。

  中央政府“花錢”受到民眾的監督和管理,這是中國幾千年政治的新鮮事。毫無疑問中國全社會都缺乏這方面的經驗,它需要持續的磨合和改進。重要的是中國已經形成這樣的總意志,它必將創造越來越多配合上的積極和主動。中國的這項改革前景是光明的。

(責編:方蕊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