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視曝光了北京西三環兩家分別藏身於公園和古寺中的疑似公款消費場所,其中一家最低人均消費需6000元。大多就餐者都開單位發票,就餐者還會把車牌遮住或卸掉,央視畫面中的一輛車挂著某機關單位出入証。與此同時,15日《經濟參考報》刊發的《畸形消費之惑》報道了公款吃喝奢侈浪費的現象,文章稱“私人會所,三人吃一頓50萬很正常”。
公款吃喝,沒有最雷人隻有更雷人。“八項規定”的一記重拳打得那些“公款蝗虫”狼奔豸突,銷聲匿跡於富麗堂皇的星級酒店,沒想到人家換個馬甲暗度陳倉紛紛轉飛私人會所。胃口、膽量之大著實驚人。
“八項規定”沒有管住一群吃貨的大嘴,問題的關鍵並不在幾條規定上。要禁止公款吃喝,從技術的角度著手,也不是難於上青天的事。個人以為,釜底抽薪的做法,首先是要在各單位財政預算上正本清源。一個部門最低的財政支付究竟多少就可以維持各項機制的正常運轉,具體到三公預算來說其實是很容易做到的。
三公開支,很少有應急突發的狀態需要財政增加預算,每年需要多少錢基本算是一個常量,彈性空間並不大。每到年底,見諸報端的常常是各單位突擊花錢,這正是預算過大造成的。誰都知道突擊燒錢的好處在於,總以無底線的支出証明自己財政現狀的窘迫假象,為的是來年的預算做得更大些。否則,無法想象一個部門會窮到需要突擊花錢的地步。在財政預算上,讓各部門也和咱們尋常百姓一樣過緊巴巴的日子,估計像這樣的天價賬單,就不會經常出現。
與之相輔,三公開支透明,制度化的定期晒晒各自的賬單,錢用到哪裡,怎麼花的。本著民間有奇才的原則,相信總有些對數字感興趣的人,會從中找到浪費的端倪。像古剎內的豪門盛宴人均數千元的消費這樣的賬單,估計再不要臉,也會知道遮羞。
當然咱們都知道,一切制度得以落實必須保証相應的處罰機制同時正常運轉。一個沒有問責或者問責乏力的政策隻能算是“紙上的規定”。若把公款吃喝入法,施以重典,把公款吃喝的錢財視為貪污款,並以貪污罪論處,估計真正敢打算頂風而上者,到那時恐怕飛得再高,也會避免做“折翼天使”吧!
要說,咱這裡也不是沒有先例,國內的第一次司法實踐是在09年的岱山縣高亭鎮中心衛生院院長傅平洪因公款吃喝而入刑。為何幾年過去了,再沒見到有人因公款吃喝而受到刑罰,這事往深裡說,估計那些有司其職的一些人,也是公款吃喝的既得利益者,等於是強盜捉賊,監守自盜還不鼠禍橫滋才是咄咄怪事。
三公支出每年上千億,這還不單單是浪費公帑的奢侈之風,就像西諺所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其實很多官員赴宴之前已經做好了“吃人家嘴軟”的准備,“嘴上腐敗”的交際場變成權力、利益的交易場,中國很多問題都和嘴上的腐敗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系。
你看,咱這裡目前的狀況就是這樣的,媒體監督不能和體制內監督良性互動,體制內監督又不能和司法問責有效鏈接,咱們看到這個鏈條中,每一個環節都是斷開的,既無因果關系,也沒有承啟作用。(央視曝光的公車,機關通行証可有人順藤摸瓜看看究竟多少銀子入胃麼?)指望幾個規定,欲禁止蝗虫們設在地下會所的“辦公桌”、“交際場”估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莫說言之不預。(文/貓之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