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物價局27日發布的全省價格動態顯示,受中央“治奢”影響,春茶、刀魚價格下跌逾四成,中高檔白酒、旅游、餐飲的總體價格也大幅下跌。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字則顯示,今年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同比名義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兩個百分點,限額以上的企業餐飲收入下降了3.3%。
對此類現象,人們為之欣喜。這說明,遏制奢靡之風已見成效。不過,也有媒體驚呼“中央禁酒令致消費低迷”,還有人擔心,刀魚、河豚、高檔餐飲沒人吃了,給需求拉動帶來的負面影響怎麼挽回?看來,對反浪費與擴大消費的關系,需要做些梳理。
不錯,鼓勵消費,擴大內需,這是當務之急。但是,我們要鼓勵的是健康消費,是正當、正義、低碳、綠色、節約的消費,而絕不是浪費性消費。公款高消費、亂消費“花公眾的鈔票,快自己的朵頤”,浪費社會財富,腐化社會風氣,敗壞政府形象,百姓早已深惡痛絕。這樣的“灰色動力”,拉動力越強,“負能量”越大。把這隻“猛虎”關進“籠子”,本是值得稱道的好事。如果擴大內需能告別“灰色依賴”,這是百姓之福、國家之幸,又有什麼可擔心之處?
因為厲行節約影響所謂的“消費”,進而懷疑厲行節約是不是搞得太嚴厲,這表明,一些地方犯了急功近利的政績病,過度依賴“灰色動力依賴症”。對“灰色動力”熄火耿耿於懷,對怎麼提高百姓收入、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消費環境、釋放新的消費能力,卻不是視若無睹,就是束手無策,這種擴大內需的“肌無力”和對“灰色動力”熄火的瞎擔憂,才是更值得擔憂的。
必須承認,“灰色動力”熄火,也可能是暫時的“故障”。中央出台“八項規定”,嚴治驕奢淫欲,倡導厲行節約,固然讓“刀魚跳水”,但要讓天價不回潮,必須給權力涂上防腐劑,戴上“緊箍咒”。盡管上至中央下至地方的禁“奢”令十分嚴厲,仍有人頂風作案:或把宴會搬進農家,或給高檔煙穿上“白皮衣服”,或把高檔白酒裝進礦泉水瓶。這表明,從嚴治黨,營造風清氣正的環境,“刀魚跳水”只是萬裡長征第一步。
要讓“高燒”徹底消退,必須把權力關進籠子,用嚴格的預算決算機制、有效的“三公”經費公開、有力的監督監管機制,綁住公款高消費、亂消費的手腳。假如刀魚價格剛剛“跳水”就開始樂觀,公款吃喝“高熱”剛退就認為大功告成,忽視持之以恆的努力和長效的制度建設,“中央強調抓一下、強調過后放一下,出了問題緊一下、形勢好了鬆一下”就可能成為現實。如此,對靠浪費拉動消費的“灰色依賴症”就不會斷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