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阿房宮景區就要被拆除了!對此,有關方面給出的解釋是“選址不佳,景區在遺址保護區范圍內”、“沒有按照規定建造,存在不少違規建筑”。西安灃東新城管委會阿房宮遺址保護管理辦公室負責人稱:阿房宮景區是阿房宮遺址周邊的人造景點,不能代表真正的阿房宮,且土地是租賃附近村子的,沒有完整使用權。從保護遺址的角度出發,該“阿房宮”將拆除。(3月23日《華商報》)
一處佔地680多畝、投資2億多元的宏大景觀,卻在建成短短13年后便迎來了被拆的結局,這聽起來頗有些令人費解。既然“選址不佳”,為何該景區當初卻被作為“招商重點項目”?而且還是“由省市文物局、規劃局負責把關,經過各級文物局報批才動工”?既然早知道阿房宮景區存在違規建筑,那麼為何相關職能部門卻13年不聞不問?顯然,對於阿房宮景區的先建后拆,有關方面給出的說法無法令人信服。
實際上,阿房宮景區建設的初衷並不難理解,無非是在打“文化旅游”牌:利用歷史文化資源,帶動旅游文化產業發展,進而促進當地經濟發展。阿房宮稱得上是殊為珍貴的文化資源———“覆壓三百余裡,隔離天日”、“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古人筆下的恢弘壯麗盡管早已煙消雲散,抑或根本就不曾存在,但卻留給后人宏大的想象空間。乍一看,“重現”秦時阿房宮的勝景,既可以弘揚傳統文化,又能夠帶來可觀的旅游收入,這也就無怪乎當地以阿房宮為噱頭投巨資修建景區了。
不過,打“文化旅游”牌的初衷固然美好,卻不能忽視這樣一個前提——— 文化資源的開發要切合實際、尊重規律。“土地是租賃附近村子的,沒有完整使用權”、“景區及周邊配套設施陳舊落后,景點后方部分區域甚至佔用了市政規劃路”,這一切都說明,阿房宮景區在建設之初就沒有充分考慮自身條件和現實情況。阿房宮景區的拆除,再一次警示我們: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一旦違背規律、急功近利,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既難以帶來文化效益,又不能取得經濟收益,最終隻能慘淡收場。
“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兩千多年前阿房宮的焚毀令人感喟,而今日阿房宮景區的先建后拆同樣讓人痛惜。一方面,在全社會“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今天,盲目開發帶來的巨大浪費顯得尤為刺眼。另一方面,這種打著“發展”旗號、違背規律的“拍腦袋”的做法並不少見,比如耗資巨大的河南汝南“梁祝故裡”如今一片荒涼﹔建成僅9年的海南“千年塔”淪為“短命塔”﹔投資2.5億元興建的沈陽五裡河體育場建成18年后便被拆除……而“阿房宮”隻不過因其盛名而引發了更廣泛的關注而已。
違規的“阿房宮”就要被拆了,很好很好﹔如果和它一同拆除的還有“違規”的思想和做法,則無疑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