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

南方日報:張院士會認同 赤崗中學改名嗎?

2013年03月22日15:20   來源:南方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廣州市赤崗中學”即將改名為“廣州市景中實驗中學”,這類新聞一般不會引起大家的關注。首先是該校的名氣尚不足以受到關注(此中實話實說,並無任何貶低該校之意),其次改名——改校名、改地名等等——好久以來就成為我們國度的一個常態,此伏彼起,改得公眾根本沒脾氣了。這兩天的報道就說,“廣州醫學院”即將改名“廣州醫科大學”。其實不獨廣州,國內別的老牌“學院”,大抵都會有躍躍欲試的沖動。當然,嚴格地說,后面這種叫做升格,新校名不僅比原來的好聽多了,而且還伴隨著實惠,地位一上去,級別自然也水漲船高。

但凡改名,一定都有相應的“道理”。雍正時把湖北景陵縣改為天門縣是避諱,因為康熙的陵寢叫景陵。不過,這其中很有一點蠻不講理,人家景陵縣北宋時候就有了,你老子清朝才死,當兒子的怎麼還“見之惻然”,還“嚴飭督撫不行奏避”呢?然而這不是講道理的地方,且不去理他。明清之際評點《水滸》的金聖嘆,其本名叫金採,字若採,江山易主后才改名金人瑞,字聖嘆。“人瑞”好理解,老壽星﹔“聖嘆”呢?他說,《論語》裡有兩個喟然嘆曰,一個是顏淵嘆夫子“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再一個是弟子“各言其志”之后,夫子嘆曰“吾與點也”。在老金看來,前一個是弟子以老師偉大而育人有方,不可逾越,為“嘆聖”﹔后一個是夫子感嘆諸弟子中獨曾點的志向與自己一致,是“聖嘆”。那麼,老金取“聖嘆”為字,應該說寄托了“變天”之后的一種精神追求。

“赤崗中學”改名“景中試驗中學”又是為了什麼呢?性質、級別都沒變,還把校名標識出來的本來很強的方向感、地域感,從此變得朦朧、模糊起來?在廣州生活過一段時間的人,都不會不知道赤崗,赤崗中學正在那一帶。記得上世紀80年代中期,赤崗差不多是廣州城郊的結合部,公交車開到那兒就要折回頭了。景中者何?哦,校方說,乃張景中,中國科學院院士。哦,那張院士該是這個中學畢業的了,母校引以為傲,故有此紀念之舉,這該是大家本能的聯想。誰知卻全然不是。張院士1936年12月誕生於河南省汝南縣,而赤崗中學卻僅僅問世於1989年,時間地點都對不上號。但在赤崗中學的網頁上,還是可以發現張院士與赤崗中學的結合點:2012年6月5日,張景中院士親臨赤崗中學為全體師生做了“學數學需要思考”的講座,並受聘為赤崗中學辦學顧問,還為赤崗中學的校名及辦學理念“為人的一生幸福奠基”題詞。

如果這就是赤崗中學改名的理由,我們對這種形式的“攀龍附鳳”要流露些許擔憂了。此例一開,或為那些急於求成的學校提供了所謂“新開始”的“捷徑”。張景中先生以中科院院士的身份蒞臨一所普通中學,在全國各高校尚且要通過出台制度來保証教授必須為本科生開課的大背景之下,實在難能可貴,也是這所中學的莫大榮幸。但校名是否就到了一定要通過徹底綁定院士來以期“名聲會更好”的程度?一所學校的名聲如何,究竟是取決於校名,還是取決於校風、教學質量?赤崗中學恐怕沒有搞清楚問題的關鍵所在。而按我的理解,張院士既肯受聘為辦學顧問、題寫“原”校名,已經可以為學校的發展增添十足的動力了。

最后想到,赤崗中學這一改名,不知張院士本人知道與否。無論知道與否,張院士都會有個態度吧。願聞其詳。我相信,他應該是反對的。

(責編:吳斌、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