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

學習時報:行政體制改革具有全局意義

熊光清
2013年03月18日09:19   來源:學習時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行政體制改革無疑是今年“兩會”的亮點和熱點,是邁入“深水區”改革具有全局意義的重要一步。此次行政體制改革秉承了 2008年大部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大部制的優點在於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職能交叉、政出多門、多頭管理,從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這在這兩次機構改革中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兩次改革都對職能重疊和交叉的部門進行了調整和重組,可以說,此次改革是 2008年大部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特別是,此次改革要結束鐵道部的歷史,將其職能分拆,實行鐵路政企分開,這表明,此次改革的決心和力度都是非常大的。

  如果我們回溯的時間更長一些,就可以更加明顯地看到,中國行政體制改革在三十多年的時間裡取得了十分巨大的成就。從1982年開始,每隔5年進行一場行政體制改革,到現在這一次,已經是第7次。應當說,行政體制改革採取漸進策略,每次改革的重點不完全一樣,每次前進一小步,積累起來成就了一大步。僅僅從數量上看,1982年起初改革時,國務院各部門共有100個,到目前隻有25個。同時,各機構專業化程度明顯提高,角色分工更加明確,其行政能力和管理服務水平也更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和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的需要,已經形成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本適應的政府管理體制。特別是,政府的運作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依法治國、依法行政成為政府運作的基本要求,領導人的指示、條子、批示,上級部門的紅頭文件等,雖然仍然能發揮作用,但制度性的法律法規更具權威性。

  此次行政體制改革有助於推進政治體制改革。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的領導集體在反腐敗和轉作風上,做得風生水起,有聲有色,有了一個很好的開端。不過,在制度變革方面,此次機構改革是第一次重要改革。應當說,行政體制改革本身就是政治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此次機構改革必然觸及中央與地方關系、政企關系、黨政關系、權力配置與平衡等問題,這些問題都是政治體制改革所涉及的核心問題,在機構改革中對這些問題進行探索和改革,對於政治體制改革無疑可以起到推進作用。同時,行政體制改革的經驗也可以為政治體制改革所借鑒。行政體制改革堅持漸進策略,通過較長時間的改革積累,終於達到了一定的階段性目標,並構成了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方面和重大成就。我們相信,經過較長時間漸進的政治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同樣也可以取得重大成就。而採取貿然突進和大進大落的激進策略,風險非常高,甚至難以承擔。

  此次行政體制改革有助於簡政放權、轉變職能、激發市場和社會活力。隻有真正轉變政府職能,放權讓利,才能真正有效地激發市場和社會的活力。如果行政體制改革只是合並、撤銷了一些部門,而相應的管理職能沒有減少,相關機構並沒有完全裁汰,或者以變相的方式生存下來,那麼,改革的目的也就很難達到。盡管在行政體制改革中,政府總是力圖轉變職能,縮減管理權限,但是,轉變政府職能似乎比減少政府部門更難。總體來說,當前政府部門管得還是太多了,太細了,特別是在一些微觀層面的管理讓下級政府機構、相關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難以接受。這種狀況對於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行政改革都非常不利,也約束了社會生活的活力和經濟領域的創新能力,特別對於許多民營企業而言,他們認為自己的活動空間太少了,生存壓力太大了。

  此次行政體制改革有助於推進政企分開、政事分開和政社分開。在這次改革中,分別組建國家鐵路局和中國鐵路總公司,實行鐵路政企分開,是政企分開的重大舉措。這次改革特別強調,要減少投資項目審批,切實落實企業和個人投資自主權﹔減少生產經營活動審批事項,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各類機構及其活動的認定等非許可審批﹔減少資質資格許可,發揮行業協會、學會的作用﹔減少行政事業性收費,並改革工商登記制度。這些措施有利於從體制機制上最大限度地給各類市場主體鬆綁,充分激發企業和個人創業積極性,對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體制機制上加強社會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都會起到積極作用。

  當然機構改革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比如,對於社會詬病比較多的發改委管轄權過大、過多的問題沒有涉及,對於討論比較多的証監會、銀監會和保監會合並的問題沒有回應。同時,政府職能轉變的力度也可以更大一些,許多事情可以讓社會組織和企事業單位來承擔,這樣,政府也可以更加集中精力進行制度建設、宏觀調控和公共服務。此外,行政審批制度、財政預算制度、領導干部選拔任命制度、政務信息制度等領域也有很多問題需要進一步改革加以完善。這些問題可能是下一步行政體制改革將要觸及的領域。

(責編:方蕊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