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新聞發言人制度將在綿陽建立並全面推廣。今日,綿陽市委、市政府互聯網宣傳與管理辦公室有關負責人介紹,針對網絡反映的重大問題,要求網絡新聞發言人在1個小時內回復。(3月11日四川在線)
設立“網絡新聞發言人”,綿陽市並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早在2009年8月廣東省就出現了“廣東工商局網絡發言人”這一官方名詞,此后又有不少省市對“網絡新聞發言人制度”進行了探索嘗試。
雖說不是第一家,但綿陽市《關於建立和推廣網絡新聞發言人制度的通知》的下發,在網民監督意識日益增長的今天,依然有著重要的意義。
首先說,“網絡新聞發言人”出現是對網民知情權的一種尊重。從“滯后說明”到“積極應對”,體現了政府真心想和公眾溝通的決心。其次,能有效杜絕謠言的產生。很多的網絡熱點問題,官方總是不能第一時間進行回應,以及時滿足公眾的疑惑,往往權威信息尚未發布,遙遠早已滿天飛。
雖然“網絡新聞發言人”制度的建立是好處多多,但是也需要注意,莫要演變成一種新的形式主義。若是空有其名,無其實,諸如當前個別單位的政務微博,反倒不如沒有,省得多一個批評的靶子。所以,制度建立之后,能用、會用、敢用才是重中之重。
“網絡新聞發言人”作為新生事物,並不一定要像綿陽市所說,“將對網民的意見和建議做到反映即受理,辦理即答復,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結果”。因為網絡浩如煙海,“網絡新聞發言人”所面對的不是一兩個人,而是成千上萬的網民,“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應”明顯不太現實。
要想真正將“網絡新聞發言人”制度用好,必須得有真心為民的理念作為支撐,一切以人民的利益為最根本的出發點。唯有如此,才不會落入形式主義的老套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