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確保教育投入繼續增加,特別是把這筆錢花好用足,促進教育公平和效率提升。解決好這一連串問題並不比實現4%目標更容易
在政府工作報告的眾多數字中,有一個數字具有裡程碑的意義:2012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比例達到4%。這是一個努力了20年的目標!
過去20年間,4%可謂是中國教育的“阿喀琉斯之踵”,每當談及對教育的重視,各方都會談及這個久未達標的4%。
早在1993年,《中國教育改革發展綱要》就提出,在20世紀末財政性教育經費要佔到GDP的4%,但直到2010年,這一比重僅為3.66%。此后,《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再次規定,“提高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比例,2012年達到4%。”
一個簡單的數字,像一根敏感的神經牽動著國家、社會、家庭的方方面面。如今,20年前提出的目標終於實現,無疑是令人欣慰的。但裡程碑不是終點,而是一個新開始,因為2012年達到4%,並不意味著2013年仍能達到4%。在我國經濟仍然保持較高增速的前提下,教育投入必須保持與經濟增長同等乃至更高的增幅,才能保持住4%的成果。
4%又意味著什麼?按照2012年國內生產總值計算,4%意味著財政性教育支出超過2萬億元,而2012年全國財政收入不到12萬億元,也就是說國家財政每收入6元錢,就有超過1元錢投入到教育,力度之大可見一斑。
雖然4%的目標已經實現,但目前我國還有部分貧困山區兒童沒有課桌、吃不上營養餐、隻能擠在一間茅草房裡上課﹔還有很多農村教師收入微薄,不得不放棄教學事業﹔還有很多孩子因種種原因上不起學、上不了學……因此,未來要確保教育投入繼續增加,特別是把這筆錢花好用足,促進教育公平和教育效率提升。具體來說,教育投入是更多用來蓋樓造房改善硬件,還是精打細算增加師資投入?是各地區平均用力,還是根據情況區別對待?是教育行政部門一家決定,還是健全機制、監督執行?……解決好這一連串問題並不比實現4%這個目標更容易。因此,4%只是一個節點,是更好更優質教育的全新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