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中乾坤大,壺中日月長,我國的酒文化可謂源遠流長。從古到今,酒裡有傳奇,酒裡有惡果,全在乎自己對酒的掌控。
喝酒誤事的例子舉不勝舉。有人匯總了小說《三國演義》中因酒誤事的英雄豪杰,雖情事各異,但“苦果”個個刻骨銘心,讓人感慨!
逞強貪杯不好,強人所難也不好,人仰馬翻或撒起酒瘋,更大煞風景。喝酒,各人不妨按照自己的酒量,或豪飲,或小酌,以盡興、適量、不失態為原則,隻有喝得節制才會喝得文明。
喝酒雖是生活小事,但它折射人的品德、作風和修養。如果心裡裝的是事業,身上擔的是責任,作風民主,尊重他人,不可能喝得“五迷三道”、稀裡糊涂。據載,一次毛澤東在江西偶遇二弟毛澤覃,毛澤覃提出飲酒以敘兄弟之情。毛澤覃參加過南昌起義,在早期黨內功勛卓著。革命戰友,革命兄弟,重逢喝喝酒,人之常情,但毛澤東卻笑而言道:“喝酒誤事,請你自便。”毛主席不喜歡飲酒,是為了不誤革命大事!和毛主席相比,我們不少“酒領導”當反思自己在飲酒上的境界和修為。怎麼才能做到喝酒不誤事呢?我認為,方法有三。一是可去可不去的宴席不去,可喝可不喝的酒不喝,不要飲酒過度,以免有了酒癮,傷心傷身﹔二是要文明飲酒,喝酒不可強勸酒,不可過分猜拳行令,趕鴨子上架,讓不勝酒力者出洋相﹔三是必須參加的接待活動,喝酒一定要適量。
當然,無酒不成宴,不醉不歸,喝酒連軸轉,還有風俗原因,可逐步加以改善。但奢糜縱欲,耗費的是公共財產,籠絡了個人感情,編制了私人關系網,為權力尋租和利益交換提供了媒介,嚴重損害著黨和政府的形象及特別寶貴的公信力,務必根除之。隻要黨風正,政風淳,酒風自然文明和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