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

紅網:“大同造城”的功過有待歷史檢驗

水易寒
2013年02月28日09:14   來源:湖南紅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2月7日,山西大同市市長耿彥波調任太原代市長。這次調任引發大同市民春節期間上街下跪挽留。耿彥波在大同主政5年,人們對他的評價截然不同。在耿力主下,大同市投資數百億,大力推動古城保護恢復和諸多城建工程。耿也因此被市民稱為“大同歷史上最干事的市長”。與此同時,他也被質疑毀壞文物﹔並因頻繁強拆,被稱“耿拆拆”、“造城市長”。據稱,至耿離任時,大同市政府至少還有百億以上的債務。(2月27日《新京報》)

  市民下跪挽留一名離任的市長,這是不多見的。有的人是發自內心愛戴,有的人是擔心離任后政策有變拿不到拆遷補償款。總之,大同留下了深深的耿彥波印記。

  拆遷、造城,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社會語境中,曾是一個個鮮亮的詞匯。如今,卻常和官員侵犯民權、涂抹政績相關聯。耿彥波的大同五年,究竟是造福於當地,還是留下一個爛攤子,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人、不同的利益方會有不同的答案,而這些也不能完全成為判定耿彥波市長政績的絕對依據,“大同躍進”是否如耿彥波腦海裡的藍圖,成為大同的再生,有待歷史檢驗。

  我要討論的是,大同市長和大同城市建設的關系。

  城市當然需要能干事的市長,但市長的能干不能僅僅體現在他個人身上,而是一種制度創新能力。市長離任時留下的最有價值的財富,不是蓋了多少新樓房、建了幾條新馬路,而是有沒有在制度建設上有所作為,這些制度能激發政府部門工作效能,能防范腐敗行為的發生,能讓老百姓長久得實惠,能營造中小企業蓬勃發展的良好環境。這些應排在統計耿彥波5年大同政績的最前列,不能被爭議其施政個性的喧囂所隱。

  其次,“羅馬不是一天建成”,即使每任市長工作側重點不同,但城建大方向上仍應是一種連續性的建設,將城市長遠發展和眼下現實需求作為發力點,按照規劃,有序推進。也就是說,耿彥波沒來大同,大同如此建,耿彥波來大同,大同還是如此建,耿彥波離任,大同建設步伐依舊。作風強勢、事必躬親的耿彥波能掀起“城建風暴”,恰恰說明,大同的建設原本就沒什麼規劃,或者所謂的規劃並沒有什麼約束力,只是個擺設而已。

  這也是很多城市常有的建設沉疴,換一任領導,城市發展思路也跟著換。殊不知,朝令夕改間,多少資金和資源被閑置、被浪費。網上曾傳出一組武漢廢棄的金字塔、神廟、神殿等近10座仿羅馬式建筑照片,它們原是上世紀末武漢建設的“萬國公園”的一部分,后來資金不繼,導致項目停滯。

  大同建設的某些方面會不會步武漢“萬國公園”的后塵,這不好說。大同市政府已承諾:耿彥波留下的工程繼續建設和履約。可是,投下的巨資如何見到效益,欠下的巨債如何償付,這些都是疑問。

  如今,耿彥波調任省會太原任代市長,這是一個更大的舞台,也反映出山西省對其工作的認可。2月18日,耿彥波到任太原,太原市政府就下發了《嚴厲查處違法用地違法建設的緊急通告》,“耿氏旋風”刮到太原,急急如律令。

  但是,瑕不掩瑜,“瑜”也不能掩“瑕”,大同的大拆大建功過仍有待驗証,太原不妨且慢開“拆”,不如多研究一下太原市曾經的城建規劃方案,或者多考慮一下制度建設。

(責編:方蕊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