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費、奢靡之風之所以彌漫,一個直接原因是理性消費觀念缺失。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購買高端產品無可厚非,但提前消費、過度消費正在年輕群體中蔓延
一場“狠剎浪費之風”的行動正在網絡和現實生活中自覺接力。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正能量在全社會傳遞。
浪費、奢靡之風之所以彌漫,一個直接原因是理性消費觀念缺失。“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在不少人眼中,這些古訓已經過時,追求奢靡反而意味著“成功”和“地位”。一個有代表性的數據是,世界經濟不振使海外奢侈品消費呈下降趨勢,而中國的奢侈品消費不降反升。來自麥肯錫的調研顯示,過去4年,中國的奢侈品消費以每年16%至20%的速度遞增。到2015年,中國奢侈品消費總額將達到3700億元至3800億元,佔全球的三分之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取得了巨大成就,人們的收入不斷提升,不少人選擇走出國門消費。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購買高端產品無可厚非,但我國奢侈品消費呈現一種“未富先奢”的特點:提前消費、過度消費正在年輕群體中蔓延。
工作不久、積蓄有限,卻熱衷於昂貴的奢侈品,由於攀比、從眾心理影響,“未富先奢”在工薪階層不在少數。與發達國家不同,我國的奢侈品消費者近半數年齡在18歲至34歲。世界上奢侈品消費的平均水平是用自己財富的4%左右去購買,而在我國,用40%甚至更多比例去實現“夢想”的情況屢見不鮮。
有專家指出,先富起來的階層中,奢侈品形成了一種示范效應,不同收入水平的人群不斷追逐,變成“排浪式”消費浪潮。加上許多獨生子女的消費觀念已經改變,透支消費漸成時尚。在許多時尚網站上,各類炫富帖不斷出現。
當年電影《大腕》上演時,不少人對“不求最好,但求最貴”的台詞印象深刻。沒曾想,這種追求奢華的非理性消費竟真要成為“時尚”。有媒體報道,赴歐旅行中,不少人對文化古跡興趣不高,卻會攢足精神“血拼”奢侈品。“寧願坐在寶馬車裡哭,也不願坐在自行車上笑”的拜金宣言,炫耀名包名車的網絡紅人,“月光族”、“啃老族”現象的出現,都是當今一些年輕人財富觀念扭曲的注腳。凡此種種,都是一種畸形消費觀念,折射出精神層面的缺失。
“成由勤儉敗由奢”。千百年來,節儉一直被看作是持家之寶、興業之基、治國之道。目前,我國仍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人民生活水平還不高,“未富先奢”的風氣與我國國情格格不入。過度追求奢侈會在全社會形成拜金攀比的心態,對個人、國家、社會都有百害而無一利。當前,尤其要倡導科學理性的消費觀,使節約成為全民的共同選擇,且慢奢侈,且莫奢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