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

新華每日電訊:反腐的“老虎”與“蒼蠅”之辯

魏青
2013年01月31日09:16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反腐敗既要打“老虎”,又要打“蒼蠅”,然而,“老虎”身上並沒有“老虎”的鮮明標簽,“蒼蠅”身上也沒有明顯的識別特征。在不少的情形下,“老虎”也可以變為“蒼蠅”,“蒼蠅”也可能被誤認為是“老虎”。“老虎”和“蒼蠅”,需要區別不同情況,因地制宜,靈活識別。唯有辯証地看待“老虎”和“蒼蠅”, 既打“老虎”又打“蒼蠅”,才能更科學、更有實效地反腐。

  首先,要多打“老虎”。制服一隻“老虎”,往往能夠顯示更大的反腐決心。從腐敗的破壞力上講,制服一隻“老虎”,就等於制服了成百上千的“蒼蠅”。所以,應該花費更大的力氣來打“老虎”,可是,“老虎”位高權重,而且由於信息不對等,來自社會的監督很困難,要發現“老虎”並非易事。因此,要讓打“老虎”更有效,如何善於發現“老虎”,才是最應該關注的問題。

  其次,不能讓“蒼蠅”充當“老虎”。如今,微博反腐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越查牽扯的人越多,越查官越大。這呈現出了老鼠拉掀把——大頭在后頭的特點。隨著“擠牙膏式”的曝光,越來越多的“蒼蠅”乃至“碩鼠”“黃鼠狼”“狐狸”等,紛紛被揪出。但是,背后的“老虎”,為了迷惑公眾視線,往往會把“蒼蠅”說成“這就是老虎了”。讓“蒼蠅”充當“老虎”的“替死鬼”,真正的“老虎“卻躲在暗地裡竊笑,這種情況不是沒有。如何避免把“蒼蠅”當成“老虎”來應付反腐敗,值得甄別。

  第三,多打“蒼蠅”才能遏制“蒼蠅”變“老虎”的可能。“蒼蠅”處於腐敗生物鏈的下端,混跡於日常基層的行政行為中,和老百姓離得比較近,所以,其腐敗行為也比較容易被發現。而多打“蒼蠅”,就能夠讓老百姓深切而生動地感受到反腐敗的貼近性和普遍性。更重要的是,對“蒼蠅”始終保持嚴打的高壓態勢,會讓不少能夠長成為“老虎”的“蒼蠅”,盡早葬身於反腐敗的鐵拳之下。這樣能節約反腐敗的成本,淨化反腐敗的土壤。

  第四,不管是打“老虎”,還是打“蒼蠅”,都要體現真打,而不是撓痒痒式、輕打或者假打。如果不能讓“老虎”感到撕心裂肺地痛感,和如坐針氈的驚恐,就沒有達到打“老虎”的作用。唯有真打,才能產生以儆效尤和殺雞給猴看的威懾作用,讓潛在的和隱蔽的“老虎”和“蒼蠅”,因為感到后怕而金盆洗手或者懸崖勒馬。如此一來,才能產生積極的反腐預防警示教育作用。

  反腐敗既要打“老虎”又要打“蒼蠅”,體現了有機組合式的反腐策略。隻要在制度設計上,體現更多的可操作性和反腐智慧,辯証看待“老虎”和“蒼蠅”的身份變換關系,實現體制內和體制外打“老虎”和打“蒼蠅”的良性互動,反腐敗就會更深入,更有序和更科學地發展。風清日朗的廉潔政風和社會風氣,才會指日可待!

(責編:方蕊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