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城鎮化,一是有利於優化經濟結構﹔二是有利於中產階層發展壯大﹔三是有利於提高社會穩定狀態。歸根結底,成功的城鎮化應該是以人為本的城鎮化。
最近,媒體爆出十堰欲投資千億“削山造城”。而此前“削山造城”的榜單中,已經有蘭州、西安、延安等一批城市。城鎮化在有些地方似乎有異化之虞。
李克強副總理新近強調,推進城鎮化,核心是人的城鎮化,關鍵是提高城鎮化質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農民。要走集約、節能、生態的新路子,著力提高內在承載力,不能人為“造城”。這番話有助於人們正確理解城鎮化的內涵,對城鎮化工作的艱巨性有更清醒的認識。
城鎮化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國家要強大,人民生活要富裕,必須實現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而工業化必須走集約發展道路,因此必然要擴張城市經濟或崛起新的城市﹔農業現代化必須逐步告別小規模農業生產方式,提高農業規模經營水平,為此必然要使大量農業人口轉移到非農產業,進入城市經濟部門。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必然伴生城鎮化。在城鎮化過程中,城市人口會逐步增長,農業人口則會逐步減少,一些村庄會消失,全國人口布局會發生重大調整,這些變化都無可避免,我們應該樂見其成。
但是,在推進城鎮化過程中,如果我們的政策不協調,對城市發展急於求成,甚至“人為造城”,就會影響城市發展質量,造成資源浪費,甚至危及社會穩定。健康的城鎮化應該有三個基本標准,一看城鎮化是不是有利於優化經濟結構,提高國民經濟的整體效率﹔二看城鎮化是不是有利於我國中產階層發展壯大,並使社會各階層人民共同分享城鎮化利益﹔三看城鎮化是不是有利於提高社會穩定狀態。歸根結底,成功的城鎮化應該是以人為本的城鎮化。
從近些年的城鎮化實踐看,如果對目前體制機制不加改革,對某些現行政策做調整,城鎮化能否健康推進很是令人憂慮。工業發達國家的城市化過程多是中產階層的崛起過程,我國因為房價畸高、農村土地征收制度不盡合理,導致城鎮化過程難以伴隨中產階層的崛起,甚至讓人擔憂相反的過程發生。
從目前形勢看,做到以人為本的城鎮化,必須盡快解決兩方面的問題。一是要盡快改革土地制度,明晰土地產權,更新土地規劃理念。要加大農地保護力度,用農業保護區制度替代基本農田保護制度,更好地保障農業現代化。中央政府緊緊抓住這個管理控制環節,將其他土地使用和規劃權下放給地方,同時要求地方強化市場對土地供求的影響,減少政府的行政干預。
二是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向城市集中,堅持農民自願原則,發展適度農業規模經營。防止城市資本過大圈佔農地時出現不公。
現在,一些地方紛紛推出龐大的“削山造城”計劃,而在居民權利保障方面進展不大。這些無不還是延續一種陳舊的城鎮化觀念,還是重物不重人。新型的城鎮化不是簡單地攤大餅,而是城鄉居民權利的擴展和更加有效的保障。此時,各地最應該做的,或許不是急於拋出一個個龐大的造城計劃,而是停下來,想想這些年的城鎮化有沒有“以人為本”的欠賬,有哪些制度的樊籬需要拆除,又有哪些城鄉居民權利的短板需要補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