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一股清新的政風正在各地興起。各級領導干部轉變作風、深入基層的行為多了,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的行為多了,各種做表面文章的形式少了,鋪張浪費的現象也少了。這充分表明,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關於改進作風的倡導,正在得到充分的貫徹和落實。這是值得肯定的好現象。
但是,在肯定這些可喜變化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一種現象,即一些領導干部雖然響應號召,也下了基層,也到了第一線,但是卻抱著應付的態度。人是下來了,心沒有下來,群眾的困難他看不見,群眾的呼聲他聽不到,群眾的需要他不了解,群眾的盼望他不知道,群眾的憂慮他漠不關心。這樣的下基層有什麼意義呢?這樣能叫密切聯系群眾嗎?這樣能叫作風轉變嗎?這樣能推動工作進步,讓群眾滿意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這其實還是形式主義,是假的改進,是真的不實作風。
這種現象表明,一些干部對於改進作風還存在著敷衍、應付、浮於表面的傾向,沒有真正從思想上重視,動是動起來了,卻沒有真正收到效果。這也表明,進一步推動作風改進,對於廣大干部而言非常重要、非常迫切。
進一步改進作風,實質就是要進一步改進工作的方式方法,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更好地保障群眾的利益,更好地為群眾服務。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和政府工作的根本原則,是群眾利益高於一切。這兩點決定了我們做工作,要以群眾的利益為先,以群眾的需要為大。我們進一步改進工作,就是要更加適應群眾的需求,能真正解決群眾的困難和問題,真正讓群眾享受到福利,從而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這是我們改進作風的根本出發點。
要達到這樣的目的,關鍵一點就是各級領導干部,要把群眾所憂所盼作為改進工作的第一信號。既然黨和政府的工作以群眾的利益為根本出發點,那麼工作的不足,工作的效果,工作的目標,群眾理所當然最有發言權。群眾的困難,群眾的呼聲,群眾的期盼,對應的是我們工作的缺陷、誤區和不足。我們把群眾所憂所盼作為改進工作的第一信號,會大大有助於我們在工作中發現問題,有助於推動問題的解決。劉雲山同志近期在講話中強調,“問題是時代的聲音”,我們改進工作,就要帶有“問題意識”,要敢於直面問題、解決問題。以群眾最直接、最現實、最迫切的問題為問題,及時調整工作的力度、方向和目標,及時為群眾排憂解難,這才是我們改進作風、改進工作的題中應有之義。
古人雲,“慮於民也深,則謀其始也精”,隻有我們真正為群眾著想,才能對群眾發出的信號及時接收,並加以重視。領導干部胸中要常有百姓情懷,對群眾充滿感情。隻有以群眾之樂為樂,以群眾之急為急,以群眾之憂為憂,以群眾之盼為盼的人,才會對群眾的要求了然於胸,才會對群眾的呼聲聽得入耳,才把群眾的困難放在心上,才會把群眾的問題當成問題,才會真正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這樣的干部,才算得上是群眾貼心人。領導干部應該爭取做這樣的貼心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