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武大碩士研究生,本以為能輕鬆找個好工作,哪知在面試時竟被一所二本院校畢業生給PK下去,這讓24歲的女生王麗娜(化名)很傷神:碩士文憑啥時候起從“敲門磚”變“攔路虎”了?於是,她修改簡歷,在上面列明自己只是本科學歷。(1月5日《武漢晨報》)
從簡歷看,從小就是“學霸”的王麗娜,一路從重點中學考取武漢大學,期間還輔修了工商管理專業雙學位,大四上學期就獲得了免試讀研資格,可以說,她在學業成績上還是不錯。然而,上周末,本以為憑學歷就可以輕鬆PK掉對手的王麗娜,最終在面試環節被一家知名地產公司以“學歷太高”為由拒之門外。
盡管這讓王麗娜很想不通,在她看來,文憑、証書這些“硬件”是找工作的“敲門磚”。但筆者卻認為用人單位很現實,因為用人單位都是知道:學歷與能力不能劃等號。如現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平僅有中專學歷卻能被委以重任,這表明中央也不是唯“文憑”是論,而是唯能力是舉。其實,學歷的高低隻能反映出人接受教育的程度,而在同一層次學歷的人群中,也同樣存在著學問的差異。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王麗娜沒有應聘上,不錯在“學歷太高”,而應該在其它方面找找原因。
寫得這裡,我想起了前幾天讀到的另一則新聞:為找到一份好工作,武漢大學碩士研究生三年級男生曾凡(化名)花費上萬元整容,他認為“變臉”后可掃除一切求職障礙。正如華中師范大學心理健康中心孫啟武博士所提醒的,有些高學歷的名校畢業生在找工作時,往往眼界較高,將進名企或者大公司作為唯一目標,一旦遇到挫折,就從外表或其他客觀條件上找原因,這是一種“防御性反應”,屬於自我認識有偏差。同時,這體現大學生的理想自我和現實自我產生的一種激烈沖突。
另外,從王麗娜被一家知名地產公司以“學歷太高”婉拒的事實也間接地說明:當前,大多數用人單位招聘人才的取向更加務實,選才標准正在由“學歷型”向“能力型”轉變。畢竟,千裡馬是跑出來的,人才是干出來的。創造業績主要不是靠職前的學歷,而是靠任職后的實踐經歷和創造性努力。因此,廣大求職者,尤其高校畢業生,一定要看到自己的優勢,也要正視自身的不足,力求根據自己的特長和喜好等因素,找准定位並盡早作出職業規劃,而不是到了臨近找工作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無法適應職位的需要。同時,無論是大學生,還是研究生,在應聘時應放下身段,腳踏實地,別好高騖遠。要明白,用人單位看中關鍵還是那些有真才實學、動手能力強,且綜合素質相對較高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