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組織部長會議26日在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雲山出席會議並講話。他說,選一個干部就是樹一面旗幟。“用一賢人,則賢人畢進”。組織部門作為黨管干部的重要職能部門,要全面考核干部的德、能、勤、績、廉,真正把那些忠於黨和人民、綜合素養好、能力過得硬、群眾信得過的干部選拔到領導崗位上來。(據12月27日《人民日報》)
諸葛亮曾以“親賢臣,遠小人”告誡劉禪,闡述了親賢遠佞關系國家生死存亡的道理。如今,改革深入,政府轉型,復興任重道遠,急需優秀的人才、干部出來挑起擔子,開拓路子,過好日子,作為負責為黨、為國家、為人民選拔任用干部的組織部門,這時更要樹立“親賢遠佞”的理念,深諳“用一賢人,則賢人畢進”的道理,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營造健康良好的用人環境,真正把那些忠於黨和人民、綜合素養好、能力過得硬、群眾信得過的干部選拔到領導崗位上來。
“用一賢人,則賢人畢至”,關鍵在如何選出“賢人”。現在我們所認同的賢人,應該就是有才有德的人,所愛好、厭惡的情感與人民完全相同,想要選擇與舍棄的事物與人民完全一致。德才兼備是核心,與人民同命運、共呼吸是根本。遠離群眾的,不可能是賢人。所以,要辨識賢人,還是要到人民群眾中去。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哪個干部好哪個干部不好,群眾心裡有杆秤。所以組織部門在考察干部時,一定要深入到群眾中去,切實做好民調,盡可能廣泛地聽取民意,學會借群眾的一雙慧眼去看干部,再結合實際工作的能力,全面地考察干部。用對了一個干部,群眾拍手叫好,其結果將能激勵一群人,造福一地方。
“用一賢人,則賢人畢至”的反面就是“用一小人,則小人齊趨”,要用好“賢人”,就需謹防“小人”。何為“小人”?一般來說,小人就是指社會生活中專指喜歡做些搬弄是非、挑撥離間、隔岸觀火、落井下石之類的人,從這個說法可以看出,這樣的人不為民干實事、好事,而是整天蠅營狗苟,要麼算計別人,要麼四處鑽營,一切都隻為個人利益。這些人是拍馬溜須的“能人”,“空談誤國”的“代表”。用了這些人,會造成“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局面,賢人隻能避而遠之。若“小人當道”,人民利益、政府形象都將會受到極大損害,民族復興也將淪為空談,群眾更會嗤之以鼻。所以,要真“用賢人”就要謹防“小人得志”。組織部門選拔任用干部堅持以群眾基礎說話、以實績說話、以工作能力說話,慎聽甚至忌聽花哨而虛無的“好話”,真正做到親賢遠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