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法院未能受理立案的結果令人感到有些遺憾,但在筆者看來,中國政法大學這78位法律碩士的做法卻足夠鼓舞人心——這是我們極少看到的學生集體起訴學校事件,體現了當下我國大學生權利意識的增長
12月12日,中國政法大學78位法律碩士生集體向法院提起訴訟,稱2010級學生的新生獎學金是9000元,2011級學生卻隻有2000元,校方相關行為違法,並要求補發之前的獎學金。法院以學校非行政機關為由未立案。校方稱,獎學金降低是由於教育部撥款取消,尊重學生起訴權(12月13日《京華時報》)。
長期以來,傳統教育對學生一直宣教“尊師重道”,起訴學校這樣的行為也算是一種“忤逆”。但是,中國政法大學卻有78位法律碩士集體向法院提起訴訟,原因則是這些學生要求補發獎學金。雖然法院未予立案的結果令人感到有些遺憾,但在筆者看來,中國政法大學這78位法律碩士的做法卻足夠鼓舞人心——這是我們極少看到的學生集體起訴學校事件,體現了當下我國大學生權利意識的增長。
每一位大學生,幾乎都有難以割舍的“獎學金情結”。獎學金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成績,是最容易令人羨慕的榮譽之一。上過大學的人幾乎都曾為了獎學金努力過。因此,每一所大學在處理獎學金事宜時,都要確保獎學金的發放唯公平至上。否則,就會招來很大的民憤。近些年來,因為獎學金被克扣等問題而曝光的新聞並不少見,許多學生是敢怒而不敢言,更不用說把學校告上法院了。
將學校告上法院,體現了法治社會下大學生法治意識、維權意識的增長。也可能有人說,這些學生是法律碩士,維權意識比其他專業的大學生強一些是自然之事。然而,即便是法律碩士,也並不是維權意識就注定要強。許多學生和許多大學教授一樣,喜歡避世,喜歡犬儒式的生活,遇到事情不敢拋頭露面,甚至不敢多說一句話。可是,大學生都已經是成年人,他們從來都不是行政化大學的小貓小狗,他們有自己的權利訴求,並且他們有權利表達這樣的訴求。如果遇到不公之事,大學也應該成為被告。
坦白講,大學其實也是一個小社會,尤其是對於當下大學而言,因為嚴重的行政化、官僚化,大學裡也有我們所說的官與民。大學裡有一些學校版本的“社會衙門”,而眾多大學生則像按專業、院系劃分的市民。雖然大學中的管理權力遠遠不及社會中一些職能部門的權力大,但是可以肯定,再小的權力也需要約束,如其不然,一定會出現這樣那樣的腐敗事例或是不公現象。
中國政法大學官方的態度也值得欽佩——尊重學生起訴權,起訴是合法權利。這樣的姿態,體現了一所政法院校應有的法律意識和社會姿態。
大學精神,一直以來是經常被提及的詞。因為教授變“叫獸”、學術腐敗、論文抄襲等諸多問題,使得社會輿論每每提起大學精神便習慣性地加上“淪喪”一詞。但實際上,除了提到大學精神,我們還應該提到“大學生精神”。他們是時代的驕子,應當成為時代的先鋒。他們理應有揚帆激浪的勇氣和魅力,更應該勇敢地拿起手中的武器,勇於向大學問題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