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

解放軍報:《三國演義》中的思想工作

張正斌
2012年11月19日08:28   來源:解放軍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如何有效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是部隊許多思想政治工作者所面臨的共同課題。被贊為“陳述百年,概括萬事”的《三國演義》,便是一座豐富的思想寶庫,若從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來解讀,同樣會有所收益。

  隆中對中,諸葛亮提出了聯吳抗魏,但怎樣才能做好孫權的思想工作,讓其與己聯手呢?諸葛亮分析形勢、曉以利害,先把天下局勢分析透徹,再將各方的利弊、聯手的利害關系分析得有理有據,終於說服了孫權聯手抗魏,后來果真迎來了赤壁之戰的輝煌戰績。諸葛亮“思想工作”的成功正是在於他精辟的說理。從一定意義上講,做思想政治工作的過程就是講道理的過程,道理一定要講得清楚明白,所講的理還要真實可信,有憑有據,如果夸夸其談,即使吹得天花亂墜,也難以讓人信服。

  有理不夠,還得講情。長坂坡上,趙雲孤身救阿斗,血染戰袍,當他把阿斗遞給劉備時,劉備卻將其扔在地上,說道:“為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無由撫慰忠臣意,故把親兒擲馬前”,劉備這番憐惜部將的舉動使趙雲感激涕零以至舍生忘死。無論是古之君臣,還是今之官兵,都離不開情感的聯系,以情感人的教育才能換來情感上的認同。這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以親切的姿態走進官兵的精神世界,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解決實際困難,化解心中困惑,以真心誠意的情感投入獲得官兵的傾心認同。但有一點需要注意,我們所說的感情,是在促進部隊健康發展基礎上的互相尊重、互相關心、互相理解,絕不是拉幫結派、任人唯親、私相授受的不正之情。

  有了情理交融,還須以身正人。孫策在平定江東之時,每每沖鋒陷陣,手下的人很為他擔憂:“夫主將乃三軍之所系命,不宜輕敵小寇,願將軍自重。”他卻答道:“先生之言如金石,但恐不親冒矢石,則將士不用命耳。”很顯然,孫策很明白以身作則的重要性。思想政治工作,一半靠說,一半靠做,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以身正人,當好表率,先求自身政治上過硬,作風上優良,訓練上刻苦,工作上投入,時時喊著“看我的”,處處做到“跟我上”,才能收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教育效果。

  最后,還應賞罰嚴明。馬謖自作主張致使街亭失守,為正軍紀以服眾人,諸葛亮先是揮淚斬馬謖,並重賞功臣王平,后又為“深恨己之不明,重用馬謖”引咎自責,自貶三級。由此可見嚴明賞罰對於服眾的重要,如若不然,眾人不服,怎樣的說教都難以入腦入心。部隊素來講紀律性,隻有以部隊的規章制度為准繩,賞罰分明,令出法隨,才能維護紀律的嚴肅性,才能取信於官兵。

  思想政治工作應須有真情實感的投入,自身的率先垂范,再加上嚴明的賞罰,這樣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這艘思想渡輪在正確的航道上健康前行,將更多的人載到彼岸。

(責編:方蕊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