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一個“取消老年人公交出行優惠”的話題多次在佛山當地網絡上出現。11月4日,佛山市交通運輸局官員在網上與網友互動交流時,就有網友提問道,“有沒有考慮過上下班高峰期時取消老人的乘車優惠?”有關部門對此回應:不取消,但呼吁老年人盡量錯峰出行。(11月7日《珠江時報》)
建議取消出行高峰時老人的公交優惠,其實非常不靠譜。盡管,如果真的取消,一些老人可能會因此改變行程和出行的時間,但這樣的效果有多大,我們不得而知。如果沒有嚴格的數據,這樣的建議就是想當然,就是拍腦袋。
即使,取消之后的效果不錯,這樣的建議也難言可行。因為,我們在判斷一個措施是否有效可行時,除了從事實層面出發,還要從價值層面出發。年輕人憑什麼要求老人放棄出行的權利和優惠?如果我們認為出行是老人的權利,優惠是社會對老人的禮遇,而且我們應該尊老,那麼他們出行的目的是什麼並不重要,隻要他們出行了,我們就必須接受他們的出行。如果,年輕人認為老人出行增加了自己的出行負擔,那麼反過來,老人是否也會有如此感受呢?
雖然,年輕人與老人相比好像壓力大很多,好像有抱怨的借口,但如果每個群體都這樣想的話,他們總能找到抱怨的理由……隻要人們願意找理由,就總會看別人不順眼,這顯然是有害於社會融洽。
當然,也應該看到年輕人的不易。所以他們會抱怨,他們甚至覺得那些過得優哉游哉的老人是在剝奪自己……此時,要求他們理性和冷靜也很難。這正是爭論無法達成共識的原因:一方面,年輕人的確很累﹔但另一方面,人們從價值層面上又很難接受犧牲老人的權利與福利。似乎,爭論隻能僵持。
|